張大千(1899-1983);潑彩荷花
設色紙本 1981年作 137x61.7cm
資料:《時間的刻度 臺灣美術戰後五十年作品展》,長流美術館,2003年3月,p.99。《渡海三家 張大千/溥心畬/黃君璧彩墨精華特展》,長流美術館,2010年12月,p.106。《繼往開來 長流四十週年紀念專輯》,長流美術館,2013年3月,p.98。《登峰造極 張大千逝世三十週年紀念精選》,長流美術館,2013年7月,p.142。《江山萬里 張大千藝術展》,中國美術館,2014年1月,p.149。《千古傳奇 張大千藝術展作品集》,長流美術館/中國文聯出版社,2014年4月,p.110。《百年華人繪畫 彩墨專冊》,長流美術館,2016年6月,p.112。《A BrIef History of Art in Taiwan》,文化部,2022年6月,p.167。《張大千:長流美術館50週年紀念選》,藝術家出版社/長流美術館,2024年1月,p.198、311、315、封底。《品畫錄》,藝術家出版社/長流美術館,2024年4月,p.29。
藝覽窗前——長流揀選佳構(2025展期11月04日—12月07日)
藝術賞析:晚年潑彩的磅礡與精微
這幅〈潑彩紅荷〉是張大千晚年潑彩技法登峰造極之作,畫面以石青、石綠營造出煙雲流動、水氣氤氳的朦朧世界,在潑彩形成的混沌氛圍中,張大千以極具書法性的勁健筆線,一氣呵成地勾勒出四尺長莖,氣勢如虹,對芒刺一絲不苟的描繪,於最細微處見精神,盛開的紅荷在青綠色的包圍中成為視覺焦點,彷彿在混沌元氣中綻放的生命之光。
上款解讀:雪中送炭的生命禮物
上款人「楚戈」(1928–2022),為戰後臺灣重要詩人、書畫家與藝評家,亦曾任職於國立故宮博物院。這幅畫是張大千在得知友人畫家楚戈(袁德星)罹患癌症後,主動題詞、贈送的寶物,此時的贈畫,其意義遠超藝術交流,它是一份精神的慰藉、生命的鼓勵與深切的關懷,這幅象徵著頑強生命力的〈潑彩紅荷〉,與楚戈並肩走過艱辛的抗癌歷程,是文人相重、患難見真情的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