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千
張大千 湖山隱居︱品畫論 蕭瓊瑞
〈湖山隱居〉延續張大千1960年代以來的潑墨山水畫法,全幅採近景、中景、遠景三段式構成;以中景為主體,由濃墨搭配石青構成的山頭作為全幅的焦點,並向左、右延伸。左側是陡峭的山壁及趨緩的山脈,下方是雲霧遮掩、深邃不見底的山谷;右側是延續的山巒,中間有一留白的山徑,蜿蜒向上,通往山頭後方、露出屋頂的一些房舍,也正是繪畫主題的「隱居」之所。前景是以墨筆勾勒而成的兩株老松,只畫出樹身腰部以上的部份,樹的立足點應是在更下方的山巒;至於遠景,只是以更輕淡的墨色染出,和中景之間隔著渺渺的雲霧。
摹本與自運~論敦煌壁畫對張大千繪畫風格的陶染︱大藝術家 評介撰文:劉芳如
張大千誕生於四川內江,逝世於臺北的國畫大師張大千(1899-1983),畢生足跡遍歷海內外,其間不斷地師古開今,作品質量精彩且風格多元,絕對稱得上是現代藝壇中的「百變巨匠」。五十歲以前,張大千展現最大氣魄的壯舉,莫過於民國卅至卅二年(1941-1943)的「敦煌之行」了。歷時兩年七個月的潛心臨摹,他率領門生和青海喇嘛畫師共同完成了將近三百件敦煌壁畫摹本,自此,他的畫風擺脫早年學習文人畫時期的溫婉格調,轉趨於瑰麗雄奇、氣象恢弘,同時亦兼融有裝飾藝術的美感。
目前張大千敦煌摹本的典藏重鎮,莫過於臺北的國立故宮博物院和成都的四川博物院。另外,長流美術館也收藏了十二件摹本,於私人美術館中相當難得。本影片遴選其中數件,略為之介,並探析摹本與其自運作品之間的交集,援以理解敦煌藝術對張大千畫風中年轉型的深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