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千
張大千 雲山幽居 | 專家講畫 劉芳如
1977年11月,張大千已經舉家遷回台北,雖然他選中了在外雙溪畔,搭建摩耶精舍做為定居的處所,但當時新家還在建築中,所以他暫時居住在仁愛路的雲河大廈。這幅〈雲山幽居〉圖,就是那個時期所畫的。左上方的題款中,很清楚地交代了作畫時間、受畫人,和繪製的地點。
題字的前後,分別鈐蓋了「丁巳」、「張爰之印」、「大千居士」三方印章。畫面構圖作橫長形式,縱40公分,橫89公分。整幅畫的用色非常淡雅,僅用花青和赭石在峰巒明亮處輕輕地暈染,前後景之間,還用留白倒暈的方式,表現出煙嵐在山中浮動的感覺。兩三間房舍,坐落在峰頂,周遭點綴著醒目的紅葉。雖然沒有畫出隱居在山上的人物,還是可以讓欣賞這幅畫的人感受到,山居者追求遺世安居,與世無爭的心境,以及張大千畢生都嚮往能夠倘佯在自然美景中,常年與雲山為伍的創作初心!
摹本與自運~論敦煌壁畫對張大千繪畫風格的陶染︱大藝術家 評介撰文:劉芳如
張大千誕生於四川內江,逝世於臺北的國畫大師張大千(1899-1983),畢生足跡遍歷海內外,其間不斷地師古開今,作品質量精彩且風格多元,絕對稱得上是現代藝壇中的「百變巨匠」。五十歲以前,張大千展現最大氣魄的壯舉,莫過於民國卅至卅二年(1941-1943)的「敦煌之行」了。歷時兩年七個月的潛心臨摹,他率領門生和青海喇嘛畫師共同完成了將近三百件敦煌壁畫摹本,自此,他的畫風擺脫早年學習文人畫時期的溫婉格調,轉趨於瑰麗雄奇、氣象恢弘,同時亦兼融有裝飾藝術的美感。
目前張大千敦煌摹本的典藏重鎮,莫過於臺北的國立故宮博物院和成都的四川博物院。另外,長流美術館也收藏了十二件摹本,於私人美術館中相當難得。本影片遴選其中數件,略為之介,並探析摹本與其自運作品之間的交集,援以理解敦煌藝術對張大千畫風中年轉型的深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