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千 黃山勝景/行書 | 專家講畫 蔡介騰
〈黃山勝景〉摺扇作品,1931年張大千33歲所繪製,從題款可見他用石濤的筆法表現,也顯現這個時期他對於石濤的研究興趣,此件作品在素白的紙上,純以水墨的層次表現,渲染的地方也處處可見筆痕墨漬的跡象,似乎是為了表達出純樸墨韻的質感,山形皴擦放逸的筆法偏多,有種草草用筆的逸趣,傳達文人書畫的氣息。從落款的字跡也可以看到青壯時期的書法樣態。
而這張畫也是他 對實際場景考察的成果,題款中提到以前大都誤認石柱峰是因為石峰禿立,而稱為「文筆生花」,而他當年繪此作時再遊黃山,從散花塢見到此峰此松皆在,他用實際的寫生觀察,破除前人的訛誤。
扇子的另一面則是小字行書,題為鏡廬,孫正和所書,1976年所寫,字跡秀麗而端整,字形挺拔有俊秀氣質。內容是討論王羲之的書法,從梁武帝評右軍的書法開始,綜觀古人論點而提出自己的看法。落款提到清代李仲約(李文田)及近期掀起對王羲之〈蘭亭序〉的質疑,所以推算當是60到70年代的「蘭亭論戰」之事。
備註:鏡廬,孫正和(1935~1990)56歲,鈐印「鏡吾六十以後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