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千
張大千 山水 /楊之仁 篆書 | 專家講畫 蔡介騰
這幅扇形山水畫作,是張大千早年30年代左右的作品,畫面以平遠的構圖,河道水岸,低擺的柳樹垂掛在河邊,日暮時分船隻歸來,在河道旁邊有幾位像是拉船的縴夫,頭戴斗笠壓低身體,合力拉船靠岸。詩文「樹裏平橋秋日長,風絲掠鬢晚生涼。」這是一片河港的鄉村景色,「紅塵有事滿城郭」村莊生活人們情感融洽,畫面裡傳達和樂的氣氛。
筆法有明顯的石濤風格,皴擦筆調簡潔中帶有瀟灑的逸氣。張大千相當講究畫面、布局的完整性,將落款放置在左上角,整齊的條列布局,與畫面右下形成平衡協調的安排。
另一面則寫著篆書,摘錄石鼓文的內容串組,兩字為一行的排列,篆書線條均勻流暢,採用石鼓文的筆法,依扇形的布局,端整謹嚴的置於上方,下方保留著大片的虛白,也有著清新優雅氣息,款書易安於景安廔。
摹本與自運~論敦煌壁畫對張大千繪畫風格的陶染︱大藝術家 評介撰文:劉芳如
張大千誕生於四川內江,逝世於臺北的國畫大師張大千(1899-1983),畢生足跡遍歷海內外,其間不斷地師古開今,作品質量精彩且風格多元,絕對稱得上是現代藝壇中的「百變巨匠」。五十歲以前,張大千展現最大氣魄的壯舉,莫過於民國卅至卅二年(1941-1943)的「敦煌之行」了。歷時兩年七個月的潛心臨摹,他率領門生和青海喇嘛畫師共同完成了將近三百件敦煌壁畫摹本,自此,他的畫風擺脫早年學習文人畫時期的溫婉格調,轉趨於瑰麗雄奇、氣象恢弘,同時亦兼融有裝飾藝術的美感。
目前張大千敦煌摹本的典藏重鎮,莫過於臺北的國立故宮博物院和成都的四川博物院。另外,長流美術館也收藏了十二件摹本,於私人美術館中相當難得。本影片遴選其中數件,略為之介,並探析摹本與其自運作品之間的交集,援以理解敦煌藝術對張大千畫風中年轉型的深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