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三郎 玉山 | 簡介資料
摘自〈梅樹月「近代臺灣山岳圖像創作展」-《山行譜曲》導覽手冊〉,李梅樹紀念館,2023年4月,P.32-34。
應是眾多臺籍前輩畫家之中,與日本山岳畫家足立源一郎彼此之間,最有交集的一位。
從小就熱愛繪畫的楊三郎,在16歲那年(1923)私自離家搭船前往日本習畫,他先考入京都市美術工藝學校,一年後即轉學至關西美術院洋畫科,日後他還曾赴法遊學。而此段習畫的曲折歷程,與足立源一郎當年的求學經歷,可說是如出一轍。
巧合的是,楊三郎在校時期的恩師田中善之助,又正好是足立源一郎就讀關西美術學院時的同窗。楊三郎也在田中善之助的影響下,參加了由足立源一郎等人創立的「春陽會」。1928年,楊三郎初次入選春陽展,此後一直到1942年為止,年年都有作品入選春陽展。
1935年,就在足立源一郎來臺登山寫生的前一年,已連續第八年入選春陽展的楊三郎,獲得推薦成為春陽會的會友。
翌年(1936),足立源一郎參加神戶商大山岳部的臺灣登山行,於3月19日搭船抵達基隆港。根據足立當年的日記所載,當時旅居臺灣的田中善之助,特地前往港口迎接足立的到來;一行人搭火車前往台北,在臺北車站見到了「楊君」。而這位楊君,應該就是楊三郎。
足立源一郎在結束登山行返回臺北後,還特別前往教育會館,參觀正在舉行的第二回臺陽美展。這很可能也是受身為臺陽美協創會會員的楊三郎邀請之故。
楊三郎一生熱愛大自然,他經常揹著畫架走遍各地旅行寫生,也時常登山作畫,就地完成作品,與足立源一郎「徹底的現場主義」,可謂不謀而合。
事實上,影響楊三郎創作的,最主要的是「陽光」。他的作品,揉合了大自然的浪漫風情,與晨昏季節的光影變幻,形成自有的獨特風格;而透過不斷的旅行寫生,也讓他源源不絕地創作不輟,直到生命的終點。
本展覽共展出楊三郎四幅山岳畫。〈玉山〉和〈玉山殘雪〉此二件作品雖然畫的都是同一座山,但前者應是描寫晚秋落葉的景象,穿透雲層的秋陽,灑落在枯黃的山頭上;後者則是初春殘雪未融的景況,天光映照著山谷的雲霧;楊三郎運用畫筆與顏彩,分別捕捉了不同季節下,大自然所賜的天然美景。
〈橫貫公路〉為楊三郎以豐富的色彩與交錯的線條,堆疊出峽谷深壑鬼斧神工、氣象萬千的意象。
小尺幅的〈豐原山景〉,則是楊三郎行腳至大甲溪上游的豐原郊野,透過畫筆描繪深秋晨光照耀下,起伏綿延到天際的山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