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儒(溥心畬)(1896-1963);聊齋畫皮
設色絹本 29x19cm
資料:《溥心畬:長流美術館50週年紀念選》,藝術家出版社/長流美術館,2024年1月,p.85、300。《品畫錄》,藝術家出版社/長流美術館,2024年4月,p.40。
藝覽窗前——長流揀選佳構(2025展期11月04日—12月07日)
溥儒《聊齋畫皮》市場定位分析
在溥儒藝術市場中,神怪題材雖非常見創作主線,卻憑藉其稀有性與獨特敘事魅力,屢次在拍賣市場創下價格紀錄。本件《聊齋畫皮》若與市場頂級案例相互參照,或可窺見其潛在價值:
《鍾馗》系列作為溥儒人物畫作的價格標竿,以2004年北京翰海拍出的《鍾馗嫁妹》設色紙本(尺幅185.5×95 cm)為例,該作以人民幣286萬元成交,充分展現市場對這一題材的高度認可。而同屬神怪題材的〈鬼趣圖〉、〈山魈圖〉等作品,也憑藉其奇崛構圖與生動氣韻,在市場中建立穩固的價值基礎,其藝術價值皆植根於完整的敘事結構、精妙的筆墨運用與深厚的人文寓意。
《聊齋畫皮》具備與上述作品同等級的市場潛質:題材源自文學經典,畫面中妖鬼與美人的巧妙並置,虛實相生的表現手法,不僅展現了溥儒「以文入畫」的藝術追求,更在詭譎氛圍中透出文人特有的幽默感,承載著深層的美學批判與哲學思考。作品構圖疏密得宜,題識書法精妙,絹本材質保存完善,整體呈現出溥儒在敘事表達與筆墨技法間的高度融合。
與市場高價作品相比,本作作為溥儒創作中極為罕見的「聊齋」主題作品,兼具強烈的戲劇張力與思想深度,在當今注重「主題性」與「展覽價值」的藝術市場中,具有顯著的競爭優勢。此作不僅代表了溥儒藝術中一個未被系統梳理的創作脈絡,更是其文人精神與戲劇想像力的完美結晶,對重要藏家與美術機構而言,實屬一件可遇不可求的館藏級藝術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