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第 637 至 648 項結果,共 649 項

李善單(1959-2025)紅塵系列/人生2

李善單(1959-2025);紅塵系列/人生2
油彩畫布 89.5x89.5cm

李善單(1959-2025)天地逍遙鶴共舞

李善單(1959-2025);天地逍遙鶴共舞
油彩畫布 82x100cm

李善單(1959-2025)紅塵系列/特別.愛你

李善單(1959-2025);紅塵系列/特別.愛你
油彩畫布 89.5x89.5cm

李善單(1959-2025)紅塵系列/銀雪琉璃世界(銀遍世界)

李善單(1959-2025);紅塵系列/銀雪琉璃世界(銀遍世界)
油彩畫布 89.5x89.5cm

李善單(1959-2025)凡所有相皆有佛性

李善單(1959-2025);凡所有相皆有佛性
油彩畫布 72.5x91cm

李善單(1959-2025)極靜(享受佛光普照)

李善單(1959-2025);極靜(享受佛光普照)
油彩畫布 60.5x72.5cm

李善單(1959-2025)赤子之心/驚喜連連

李善單(1959-2025);赤子之心/驚喜連連
油彩畫布 2006年作 116.5x91cm

李善單(1959-2025)悠閒系列/歡喜相逢

李善單(1959-2025);悠閒系列/歡喜相逢
油彩畫布 2011年作 80x160cm

李善單(1959-2025)妙.如是道/大氣自在

李善單(1959-2025);妙.如是道/大氣自在
油彩畫布 2011年作 91x116.5cm

李善單(1959-2025)阿行者/化蝶.神遊 9

李善單(1959-2025);阿行者/化蝶.神遊 9
油彩畫布 2008年作 66x66cm

李善單(1959-2025)祖師聖像/福慧圓滿

李善單(1959-2025);祖師聖像/福慧圓滿
油彩畫布 66x66cm

楊三郎(1907-1995)嘉義公園

(圖一)楊三郎(1907-1995);嘉義公園 油彩畫布  53x65cm (圖二)陳澄波(1895-1947);嘉義遊園地 油彩畫布 130.2 x 162.5cm;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品

藝覽窗前——長流揀選佳構 (2025展期8月22日—10月26日)

陳澄波與楊三郎的嘉義之約 嘉義,是風景畫家夢中的舞台,從舊城轉型的過程中,公園不僅是地景,更是歷史與記憶的容器;本主題以「嘉義公園」為共同出發點,邀請觀者走進兩位台灣近代繪畫巨匠——陳澄波與楊三郎——筆下的世界,看見他們如何以各自的視角與筆觸,書寫這片熟悉又深情的土地。 一處池水波光粼粼的公園,在兩人眼中,呈現截然不同的情感語彙: 1930年代的陳澄波,以鮮明色彩與幾何構圖,刻劃出都市化進程中的生命躍動;而戰後的楊三郎,則以光影層疊與自然筆調,沉靜地描繪風景背後的心靈流動。 陳澄波(1895–1947)與楊三郎(1907–1995),一位是日治時期本土油畫的旗手,一位是戰後台灣風景畫的拓荒者,兩人皆畢業於東京美術學校,回台後共同創立台陽美術協會,致力於推動本土藝術教育與展演制度,這份對於藝術的熱忱與理想,成就了他們跨越時代的精神交會。 儘管生命軌跡不同,兩人始終在畫布上展開無聲的對話,兩人雖未曾於同一時間描繪相同地景,但他們的作品,正如兩條交錯的河流,在台灣美術史的土地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跡。 陳澄波與楊三郎的藝術對話 在陳澄波的《嘉義公園》中,畫面以古榕盤根錯節為中心,枝葉覆蓋水面,水中鶴群與白鵝悠游其間,岸邊則見紅燈籠、曲橋與亭榭,人物隱現於林蔭步道間,構成一幅充滿生機與靜謐交錯的在地風景畫,他以鮮活的色彩與濃厚的筆觸,捕捉自然與人文交融的瞬間,呈現出對地方情感的真摯凝視,亦展現其融合西方構圖與本土風景的藝術語言。 相較之下,楊三郎筆下的《嘉義公園》是一幅內在寧靜的投射,他以戶外寫生的自然筆法,刻意排除人物,強化了畫家與自然之間無聲的對話,為觀者留下沉思與感受的空間,畫中水光與林影被轉化為情緒的載體,構築出簡約而深邃的詩意氛圍,構圖不求戲劇張力,而著重光影與色塊層疊所引發的情感共鳴,呈現出深秋暮色中溫柔靜謐的美感,其意境之深,足與米勒的《拾穗》、莫內的《睡蓮》比肩,堪為印象派經典精神的當代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