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

臺灣前輩藝術家膠彩畫展

黃鷗波,林玉山,陳進

長流美術館「雍容華貴 臺灣前輩藝術家膠彩畫展」,彙集21位前輩藝術家作品,臺灣膠彩畫發展於日治時期,有著多元的融合特色,具備水墨畫的能力的膠彩畫家,如林玉山、呂鐵州、陳永森、松林桂月、木下靜涯等。而留學日本學習繪畫技藝,有林玉山、林之助、呂鐵州、陳永森、陳進、陳敬輝、劉錦堂、陳慧坤、黃鷗波等多位,促使日本的狩野派、四條派、圓山派等繪畫流派風格影響,亦有日本畫家和老師到臺灣教學或是藝術交流。在日本殖民時期繪畫風格的重大轉折,即是1927年所辦理的首屆「臺灣美術展覽會」,其中最為大家所熟知的「臺展三少年」(林玉山、陳進、郭雪湖),不到20歲的年紀,以寫生創作的年輕畫家入選,對當時的美術界造成震撼。因此從臺灣膠彩畫可以看出文化多元的層次,前輩畫家們展現了獨特的藝術韌性,對文化融合的能力,進而發展出臺灣特殊的風格。

寫生的表現成了前輩畫家重要的創作形式,這次展出的60餘件作品當中,多數也是以寫生創作。自然風景創作,林玉山以木棉花表達出〈寶島春色〉;陳慧坤以描寫〈阿爾卑斯山〉,山頭的積雪被映照出絢麗多姿的顏色;黃鷗波〈世外桃源〉,盛夏孩童嬉戲灕江,山景倒映在水中,恍如世外祕境;陳敬輝的〈東海邊色〉以朦朧的日出光暈,營造出浪漫情意;陳永森〈彩霞漁影〉漁人迎著清晨朝陽捕魚景致,另一作則是畫海水浴場,畫中採水墨畫的落款是其特色;結城素明〈湖山清曉〉則是清淡表現湖光山色的美境。

花鳥是膠彩畫家所熱愛的題材,描寫花卉有黃鷗波的〈暗香浮動〉,傳達曇花在夜晚綻放的美妙;郭雪湖的蝴蝶蘭寫生,以及〈石榴斑鳩〉,將水墨與東洋畫的技法巧妙的結合。呂鐵州的〈枇杷珍禽〉,以及日人池上秀畝〈花鳥〉等,都以水墨折枝花卉描繪。還有林玉山〈松鷹圖〉、盧雲生〈鴛鴦石榴〉與矢澤弦月〈松〉,也是採水墨畫的構圖形式,可見前輩膠彩畫家精湛的水墨實力。 陳進的〈玫瑰花〉、〈蘭花〉作品,以及林之助〈莢果〉、黃水文〈花卉〉等,純以寫生的方式,在與實物對話下,呈現出景物的真摯之美;而日人木下靜涯的〈花日〉、〈櫻花〉,陳錦添〈比翼起飛〉,則是將寫生技巧與水墨的構圖作融合,展現出特有的風格。

呂鐵州的〈軍雞〉與許深州的〈後庭〉,以華麗羽翼傳達出雞的神態,可以看到師徒對相同題材的喜愛,以及技巧的傳承。劉耕谷〈秋池〉除了對花的描寫,更以膠彩的技巧表達氛圍情境。林玉山的〈虎〉,則純以墨色,筆法簡練的表達;呂汝濤〈虎〉運用了渲染意境,更著有東洋畫的風味。

在人物畫的部分,矢澤弦月〈竹林高士〉以精湛的傳統水墨人物描繪,傳達文人高士在竹林間的悠然神情。陳敬輝〈舞者〉、許深州〈金屋藏嬌〉與劉錦堂〈柳下消閑圖〉,運用水墨的勾描與寫生技巧,描寫出女人的優美姿態。陳錦添〈觀日出〉用西畫的風格,以光影表現出女子凝望的脈脈神情。

膠彩畫富涵臺灣多元文化的藝術表現,源於唐代的重彩繪畫,延續日本的東洋畫技巧,在臺灣前輩畫家的耕耘下。林之助於1977年面對當時正統國畫爭論時,提出以「膠彩畫」的命名 ,「膠彩畫」以材料定位的中性名詞,帶有融合多元文化的特色。其中許多代表性的經典作品,展現當時藝術風格的面貌,在臺灣這片土地上耕耘的前輩畫家,有臺籍與日本畫家,交織出臺灣美術史華麗的篇章,值得深深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