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鷗波逝世廿週年紀念展 8.20-10.1

優秀的傳統及現代藝術文化,不僅可賦能經濟高質量發展,也隱含著無可限的重要發展及凝聚力量。社會行為互相之間,越是注重商品或服務背後所隱藏的文化價值及其代表的社會身份、審美和品味取向,更加是凸顯今日文化藝術產業發展的關鍵性。「黃鷗波逝世廿週年紀...

Continue reading

金農〈花果冊頁〉

金冬心〈花果冊頁〉為前故宮博物院副院長莊嚴之珍藏,廿年前由其公子莊申攜來畫廊求售,當時還有焦秉貞的手卷、周用的山水、石濤的墨竹、王原祁山水、台靜農溥心畬的書法等等一大皮箱,據云莊教授因替人作保,逼不得已才忍痛割愛畢生的珍藏,故以時價收購。其...

Continue reading

大千敦煌 一代宗師系列展 7.8-10.1

五十歲以前,張大千展現最大氣魄的壯舉,莫過於民國卅至卅二年(1941-1943)的「敦煌之行」了。歷時兩年七個月的潛心臨摹,他率領門生和青海喇嘛畫師共同完成了將近三百餘件敦煌壁畫摹本;目前張大千敦煌摹本的典藏重鎮,莫過於臺北的國立故宮博物院...

Continue reading

大風堂舊藏〈唐宋元明集冊〉

張大千喜愛收藏中國古代名家書畫,享有盛名。經手名蹟鉅作不計其數,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大家無不蒐羅。他往往為了一件寶物,不惜傾家蕩產,志在必得,尤其石濤、八大之精品更是情有所鍾,故有「富可敵國」之美譽。 他曾經向黃君璧購買一幅石溪的作品,...

Continue reading

徐悲鴻〈人物〉

評介撰文 / 亞洲大學附設現代美術館館長‧美學藝術學博士 潘 襎 徐悲鴻〈蔣碧薇素描〉炭筆紙本  36x49cm  臺北長流美術館藏 徐悲鴻〈裸女〉1927  油彩畫布  41x51cm  臺北長流美術館藏 徐悲鴻〈麗...

Continue reading

金碧輝煌 張大千扇畫展

張大千是為20世紀最傳奇的中國畫畫家,30年代徐悲鴻先生即盛讚大千:“五百年來第一人”,早期臨摹學習古人畫作,作品兼具八大、石濤的粗獷;40年代遠赴敦煌臨摹壁畫300餘幅,畫風驟然蛻變,蹤及唐寅、沈周等細潤秀美之路;50年代遊歷世界,獲得巨...

Continue reading

黃賓虹 一代宗師系列展

黃賓虹乃一學者型畫家,前大半生飽讀古籍、編纂叢書,並臨摹大批古名家之作;後足跡半天下,九上黃山、五上九華、四上泰山,更「南逾五嶺東雁蕩,一棹西來更入蜀。」正所謂:「搜盡奇峰打草稿」。俟70歲之後,衰年變法,渾厚華滋,卓然成家。 黃賓虹...

Continue reading

弘一法師的書法人生

弘一大師一再提示書法最重在人品,再好的寫字技能,沒有學問和人格的修養,是不能傳之千古的。「精嚴淨妙」四字當為弘一書跡與律宗佛學之精神境界。與佛同行,不汲汲於書之法,而將寫字與生命容為一體。弘一的書法作品完全具有這項定義的內容,但卻不能以書法...

Continue reading

渾厚.華滋.黃賓虹

評介撰文 / 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名譽教授.美術史家 蕭瓊瑞 黃賓虹照 和齊白石屬於同一世代的黃賓虹,世人對他水墨創作的認識和理解,事實上是相當遲緩的事;特別是和齊白石相較,當1910年代後,齊白石已經結識陳師曾、陳半丁等學界大老...

Continue reading

張大千〈湖山隱居〉

評介撰文 /  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名譽教授.美術史家 蕭瓊瑞 張大千〈湖山隱居〉1978 設色紙本 77.5x185.6cm 臺北長流美術館藏 長期旅居巴西的張大千,1976年決定返台定居,並於台北士林外雙溪、亦即國立故宮博物院...

Continue reading

清翫雅集會員舊藏:清風徐來 扇面專題展

華人圈最負盛名的收藏團體「清翫雅集」,迄今已彙聚在全球範圍內榜上有名的頂級收藏家,歷屆會員廣收博取,藏品質精量豐,在器物文玩、書畫、現當代藝術等皆具有堪稱典範的出色收藏,叱吒各地藝術市場;亦先後於台北鴻禧美術館舉辦過四次『清翫收藏展』,不僅...

Continue reading

黃君璧 一代宗師系列展

戰後台灣藝術界最有影響力的人,大家都會聯想到黃君璧,不僅影響力大、而且久。 黃君璧主持師大美術系長達20年,領導台灣美術教育,在師大接受美術教育的當代畫家幾乎都是他的學生,著名的楊英風、劉國松、鄭善禧、何懷碩、黃光男、劉墉、袁金塔…都...

Continue reading

張大千〈懷瓘款紅荷〉

張大千喜畫荷花,享有盛名,頗受大眾歡迎,尤其是潑彩紅荷更是藏家的最愛,本幅乃一般常見的彩墨紅荷,1978年畫於三尺橫宣紙上,三朵紅花,一盛開,一半開,還有一個含苞待放,然後佈滿荷葉,前後左右,大小濃淡,錯落有緻,層次也甚分明,算是中規中矩之...

Continue reading

劉國松〈春之交響三聯屏〉

劉國松乃當代水墨畫的靈魂人物,中國傳統書畫千餘年來,最重大的變革者,他成功的把傳統水墨畫脫胎換骨,成為完全嶄新的面貌,他大膽的提出革筆的命,即革掉中國傳統將中鋒奉為圭臬的運筆的天律。半個世紀以前可謂是大逆不道,引發了傳統與現代的論戰。八...

Continue reading

楊三郎〈淡水風光〉

楊三郎〈淡水風光〉油彩畫布 60.5x72.5cm 楊三郎是台灣西畫的領袖級人物,他16歲就偷偷跑去日本學畫,23歲又到法國深造,回台後與陳清汾、顏水龍等人組織臺陽美術協會,對台灣美術運動的推展貢獻極大。 其作品屬於印象派的寫生...

Continue reading

黃鷗波〈南薰〉

黃鷗波是台灣資深膠彩畫家,自幼生長於書香世家,祖父為前清秀才,家學淵源,故國學基礎深厚。二十歲赴東京川端美術學校習畫,27歲回台娶親後即被徵調赴揚州任翻譯官,日本投降後,民國35年返台,即從事教育工作,並繼續藝術創作,除了執教於各級學校...

Continue reading

黃君璧〈萬馬奔騰〉

萬馬奔騰為黃君璧72歲所作,時值大師巔峰時期的大作,描繪南非維多利亞瀑布之雄偉景象,取仰視飛瀑奔洩而下的一瞬間,彷彿千軍萬馬,衝奔而來,一洩千里,氣勢磅礡,力拔千軍,化一瞬成永恆。 君翁擅長描寫雲海瀑布,聞名中外,晚年雲遊四海,遍覽尼...

Continue reading

張義雄〈油畫靜物〉

這幅靜物油畫是張義雄「黑線條」時期的典型作品,一盤紅柿、一個黑色酒壺,咖啡色桌子,配上土黃色的背景,構圖、色彩皆中規中矩,每一顆柿子、酒壺,甚至白色的盤子都畫上了濃重的黑色線條,把內心的沉悶表現在畫面上,用筆粗曠,但整體還不失協調,不愧...

Continue reading

吳冠中〈老重慶〉

吳冠中是中國少數兼精西畫和水墨的藝術家,1919年出生,36年進入國立杭州藝專,是林風眠的高足,畢業後執教於重慶大學,46年赴法留學,就讀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校,獲得完整的中西學院派訓練,故其油畫具有西洋一流的學院技法,並融入中國水墨畫的...

Continue reading

徐悲鴻〈素描 琴課〉

徐悲鴻〈素描 琴課〉約1920年作 紙本 36.5x48cm 文/黃承志 徐悲鴻是中國廿世紀最負盛名的藝術大家之一,早年赴法研習西畫,深研素描、色彩、肌理、構圖等技法,回國後融合中西繪畫的精髓,主張「東方傳統繪畫之佳者存之,不佳...

Continue reading

林風眠〈小薇〉

林風眠〈小薇〉1963年 綜合媒材紙本 93x67cm 文/黃承志 本畫是林風眠為上海國畫院長呂蒙的女兒小薇所精心繪製的大作,呂蒙在藝術界地位崇高,與林風眠關係一向良好,所以林風眠自然非常用心的繪製本作品。 創作場景是呂蒙自家...

Continue reading

吳冠中〈紅梅〉

吳冠中〈紅梅〉1973年 油畫畫布 90 x 70cm 文/黃承志 本幅作品是吳冠中巔峰時期的精心傑作,作於1973年,時年54歲的吳冠中正值體力最佳、畫藝最成熟的階段,本畫是該時期的代表作之一,天安門事件以前係北京某國家賓館所...

Continue reading

趙無極〈無題〉

趙無極〈無題〉1991年 絲織掛氈 153x243cm 文.黃承志 趙無極晚年作品皆無標題,僅註明創作完成日期,本幅百號油畫是1991年的作品,雖然是無題目的抽象畫,其實遠看還是具有具象的山水風景畫表徵,本畫構圖上大致可分成...

Continue reading

陳澄波〈驟雨之前〉

陳澄波〈驟雨之前〉1932年 油彩帆布 60.5x72.5cm 文.黃承志 陳澄波1932年所作油畫〈驟雨之前〉是非常難得的精品,驟雨俗稱西北雨,也就是氣象預報的雷陣雨,是台灣夏日午後常見的天氣,來得急去得快,先是烏雲密佈、昏天...

Continue reading

林玉山〈蓮池〉

林玉山〈蓮池〉1930年 膠彩絹本 146.4x215.2cm 國立臺灣美術館 典藏  文.黃承志 〈蓮池〉是林玉山1930年所作的驚世鉅作,本畫尺寸146.4x215.2cm,膠彩表現蓮池風光,細膩柔美,從荷花的花苞半開、盛開...

Continue reading

林玉山〈歸途〉

林玉山 <歸途> 1944年 水墨膠彩紙本 125x168cm 臺北市立美術館 典藏  文 / 黃承志 <歸途>是台灣著名畫家林玉山在日治時期的最後一幅鉅作,繪於1944年,當時正值大戰末期兵荒馬亂,...

Continue reading

寶島美術的開闢與啟蒙 臺灣前輩藝術家特展

長流美術館50週年紀念「寶島美術的開闢與啟蒙 臺灣前輩藝術家特展」,共彙集50位前輩藝術家作品;展出黃土水、陳澄波、陳植棋、倪蔣懷、陳進、林玉山、郭雪湖、黃鷗波、林之助、許深州、廖繼春、顏水龍、李石樵、李梅樹、藍蔭鼎、楊三郎、劉啟祥、張...

Continue reading

張大千(1899-1983)

張大千本名張正權,後改名張援、張諠、張爰,小名季,字季爰,法號大千,別署大千居士、下里港人、齋名大風堂、大風起兮,出生於四川內江,祖籍廣東番禺。1899年生於四川省內江縣。1905年由長姊啟蒙課讀。1907年隨長姊從母習畫,以單線白描花卉走...

Continue reading

溥儒(溥心畬)(1896-1963)

光緒皇帝賜名溥儒,初字仲衡,改字心畬,又自號「西山逸士」。生於中國北京。1896年7月25日生於北京恭王府,為恭親王弈訢(1833-1898)之次孫,光緒帝賜名儒。1901年開始讀書,由啟蒙老師陳應榮先生教讀《論語》《孟子》。1905年曾随...

Continue reading

黃君璧(1898-1991)

黃君璧1898年生於廣州市。先人世代經商,父親仰荀公經商之餘,平日更喜愛欣賞收藏古玩字畫,這對君翁一生影響至大。 幼承庭訓,聰穎過人,年少時就讀於家中的私館。1914年矢志繪事,書法兼貫中西。1919年畢業於廣東公學,喜觀賞、收藏字畫,17...

Continue reading

傅狷夫(1910-2007)

傅狷夫本名抱青,又名唯一。字覺翁,號心香室主。1910生於浙江杭州西湖畔。1926年正式學畫,加入杭州西泠書畫社,隨社長王仁治學習山水七年,山水以清初四王為宗,為傅氏早期山水風貌。除了臨摹王師的畫稿外,狷夫更藉由畫冊臨習古今作品,奠定深厚的...

Continue reading

于右任(1879-1964)

于右任原名伯循,字誘人,爾後以「誘人」諧音「右任」為名;別署髾心、髯翁,晚年自號太平老人,時人多敬稱其為于老。1879年生於陝西。7歲入私塾,17歲于右任中秀才,23歲中舉人。1904年因刊印《半哭半笑樓詩草》譏諷時政,被三原縣令德銳和陝甘...

Continue reading

李叔同(弘一法師)(1880-1942)

釋弘一,原名李叔同,譜名文濤,幼名成蹊,學名廣侯,字息霜,別號漱筒,出家後法名演音,號弘一,晚號晚晴老人,是出身天津的畫家、音樂家、劇作家、書法家、篆刻家、詩人、藝術教育家、漢傳佛教(南山律宗)僧侶。1880年10月23日出生於直隸省天津道...

Continue reading

齊白石(1864-1957)

齊白石原名齊純芝,字渭清,祖父取號蘭亭,老師取名齊璜,字瀕生,別號寄萍老人、白石山人。生於中國湖南省。1865年多病。母親和祖母為此燒香求神。1866年病癒,祖父始教識字。1870年開始從外祖父周雨若讀書。白石天資聰穎,在私塾讀《論語》、《...

Continue reading

傅抱石(1904-1965)

傅抱石原名長生,學名瑞麟,字慶遠,號抱石齋主人。生於中國江西省。1910年進南昌新喻會館私塾附讀,也即免費旁聽。1911年仍讀私塾,並開始摸索自己刻印。1912年得《康熙字典》一部,學刻印更勤,已能刻白文篆書。1915年去瓷器店當學徒。仍堅...

Continue reading

吳昌碩(1844-1927)

吳昌碩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碩,一字蒼碩、蒼石、倉石、昌石,別號缶廬、苦鐵、大聾等。1844年出生于浙江省安吉縣鄣吳村(當時隸屬孝豐縣)。1865年是年中秀才。1869年赴杭州,就學于詁經精舍,從名儒俞樾習小學及辭章。本年編成《朴巢印存》。...

Continue reading

黃賓虹(1864-1955)

黃賓虹本名懋質,又取名元吉,又因諱十世祖元吉名,改名質,字樸存。用別號甚多,以賓虹為最。祖籍安徽歙縣西鄉潭渡村,生於浙江金華。1864年生於中國浙江金華城西之鐵嶺頭街。1869年自六歲從師就讀後,開始仿效作畫。在父親和蒙師影響下,從小喜愛繪...

Continue reading

常玉(1895-1966)

常玉本名常幼書。四川省順慶(現南充市)人。1895年出生於四川順慶府南充縣的富商家庭。1910年即與趙熙習畫。1919年赴日時在東京展出其書法作品,而獲當地雜誌刊載推薦。在五四運動掀起的熱潮下,由大哥常廷傑全額資助。1920年轉赴法國留學,...

Continue reading

潘玉良(1899-1977)

潘玉良原名張世秀,字玉良。與潘贊化結婚後改姓潘。 前往法國之後開始使用「潘玉良」(Pan Yu Lin)這個名字。 祖籍江蘇鎮江,生於揚州。1895年6月14日生於江蘇揚州。1909年傳聞稱,潘玉良被舅舅賣進青樓。據蘇雪林回憶,當年前往法國...

Continue reading

吳冠中(1919-2010)

吳冠中1919年8月29日,生於江蘇省宜興閘口鄉北渠村。父吳爌北,務農兼鄉村小學教員。1926年就讀吳氏小學,並常觀村裡的一名畫家繆祖堯作畫。1932年小學畢業,考入省立無錫師範學校。1934年完成三年師範初中,改而投考浙江大學代辦的省立高...

Continue reading

趙無極(1920-2013)

趙無極生於北京,父親趙漢生是銀行家。10歲時(約1931年),族中的一位叔叔,從巴黎帶回很多明信片,有許多西方的油畫,趙尤愛其中米勒的《天使》,他從此便喜歡畫畫,也獲得父親與長輩的認同。1937年爆發抗日戰爭,為避免戰禍,杭州藝專師生不斷往...

Continue reading

徐悲鴻(1895-1953)

徐悲鴻,1895年七月十九日生於太湖之濱的江蘇省宜興縣屺亭橋鎮。父徐達章是當地著名畫家,精詩書篆刻。1901年開始隨父讀書習字,便想學畫,父親不許。他便悄悄描畫屋畔河邊的雞鴨犬,自得其樂。1904年讀完《四 書》、《詩》、《書》、《易》、《...

Continue reading

李可染(1907-1989)

李可染原名李永順,齋號師牛堂,1907年出生於徐州的一個農民家庭。1920年13歲那年,便從師當地畫家錢食芝學習八大山人的山水畫畫法。1923年考入上海美專師范科,1929年考入蔡元培開辦的杭州國立藝術專科學院。此時他接觸了油畫,又受林風眠...

Continue reading

林風眠(1900-1991)

林風眠原名林鳳鳴,廣東梅州梅江區人。1900年生於廣東省梅縣西陽堡白宮鎮閣公嶺村。取名紹勤,讀蒙館時取學名為鳳鳴。留學法國後自名風鳴、蜂鳴、風眠。1904年5歲入蒙館,並開始臨摹《芥子園畫譜》。1914年高級小學肄業,越級考入省立梅州中學,...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