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

畫意・李義弘特展

李義弘

如果說19世紀以來的中國水墨,可以粗分為:從寫生出發的「革新水墨」、從心性出發的「文人水墨」,以及從媒材實驗出發的「現代水墨」等三種路徑,從南臺灣鹽鄉西港貧農家庭出身的李義弘,以他務實的精神、誠摯的態度、廣闊的心胸,走過了百年來水墨發展的三種路徑,從鄉土出發、深入文人傳統,又融入媒材實驗的精神,成為近代水墨思維與成果的總體現。
—摘自蕭瓊瑞,〈微觀巨視皆成章〉,2015

家在基隆孝四路高砂橋下,當然行經處以家為中心。搭公車到中山國中、自然而然是我的第一類接觸。太陽烈烈、外木山的臨岸海石,在燁燁照臨之下,個個好像伏首低語。幾年後上班走路到山嶺上的大德國中,沿著山坡小徑,路經一家家的黑牆、黑瓦、防颱防漏的黑膠布、黑磚圍牆及大晴天的屋角陰影;雨淋後的濕潤在暗黑色的石階路徑上令我不能不在意。這些活生生的黑色不就是墨色的知覺。「墨團團裡黑團團,黑墨團中天地寬」(石濤語)早就存在生活中了!綿密黑色的「蘇州瓦」我曾樂此不疲地畫著、勾勒屋瓦的線性與筆趣不能不歸功於基隆的雨水。
—摘自李義弘,〈水火集──李義弘水墨輯 自序〉,2014 。

有人認為山水畫是「無中生有」,是「空中樓閣」,是中國文人的「烏托邦」。姑且不以中國山水畫的起源、或中國繪畫系統的主流、或山水畫與文學的結合、或山水畫的表現是那麼具有無窮無盡的「意蘊」,來闡述山水畫的成立不是「向壁虛造」。(何況繪畫藝術那有不用想像的呢?)就以山水畫與自然的關係,來簡敘山水畫中形象組合的第一步驟。我試用自然的實景(攝影)轉化為符號(筆墨運用)時所產生的多種可能性。…
既然在山水畫中,其形象組合的第一個步驟是離不開自然的觀察,我於是揹起了相機,帶著自己設計的寫生小盒子,遇有空暇就到處走走看看,拍拍畫畫。心想:設若基於學會掌握筆墨的功能,進而不以古已有之的畫跡做為下筆的奎稿,不以照單全收而以拷貝自然為目的,試圖從實景的體悟以達適性的筆墨,我想該是可行的。
—摘自李義弘,〈自然與畫意〉,1986 。

李義弘專輯畫冊 聯合展出

【家庭美術館—美術家傳記叢書 <島嶼.畫境.李義弘>】

出版單位:藝術家雜誌社。作者:吳繼濤。定價:NT$600。活動優惠價: NT$450(75折)。

【臺灣美術全集32:李義弘】

出版單位:藝術家雜誌社。作者:蕭瓊瑞。定價NT$2,500。活動優惠價: NT$1,875(75折)。

【回首向來:李義弘書畫展 】

出版單位:國立臺北藝術大學。作者: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關渡美術館。

【水火集──李義弘水墨輯】

出版單位:基隆市文化局。作者:張建祥。

【李義弘畫冊手卷】

出版單位:靜宜大學藝術中心。作者:李義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