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流寶笈〈四季〉品畫論
評介撰文 / 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名譽教授.美術史家 蕭瓊瑞
作品賞析
陳永森(1913-1997),出生台南市,就讀台南私立長老教會中學(今長榮中學)時,受廖繼春(1902-1976)老師啟蒙,走上繪畫之路;曾以膠彩作品入選第六屆「台灣美術展覽會」(簡稱「台展」)。後於1933年赴日留學,入東京「日本美術學校」繪畫科,拜兒玉希望(1898-1972)為師;1938年自該校畢業,並以膠彩作品入選第二屆「新文部省美術展覽會」(簡稱「新文展」)。同年,再考入「東京美術學校」油畫科,因此,成為一位東西洋畫兼修的藝術家;甚至在1952年第八屆「日本美術展覽會」(簡稱「日展」)中,以膠彩畫、油畫、雕刻、工藝、書法等五件作品同時獲得入選,而被稱為「萬能的藝術家」。雖然如此,陳永森一生的創作,仍以膠彩畫最具代表性。
陳永森(1913-1997)台南安平閑日
陳永森(1913-1997)朝鮮鍛治屋
此作〈四季〉,正是以膠彩絹本完成的四聯屏,雖未註記年代,但就風格觀察,應屬1945年前後,甚至更為早期之作。
以大自然景觀,描繪春、夏、秋、冬的季節變化,是傳統水墨畫(日本稱「南畫」)經常選取的題材,也是文人畫家面對時光遞邅、自然變遷,而心有所感,發而為詩、為畫的重要主題;在水墨原鄉的中國,最愛描繪的四季題材,不外「春蘭」、「夏蓮」、「秋菊」、「冬梅」等植物。
陳永森的〈四季〉,則是以膠彩(又稱「岩繪具」或「岩彩」)為媒材,畫在質地細緻的絹本之上;因此,保留了絹本膠彩繪畫特有的優雅輕靈的氣質。同時,陳永森的〈四季〉,各屏均於左下或右下角落,簽署草體「永森」之名,並鈐朱文方印,而無題跋;因此各幅的四季歸屬,常引發好奇、爭議。
不過,此作從林木屬性及點景人物與動物判讀,各屏主題應可大致確認如下:
〈春〉,應是以類富士山為背景的一幅。在春雪初融的時節,前方櫻花樹幹上,仍見尚未全融的殘雪;而掩映在櫻花樹後的木造日式房子走廊前,一位身穿藍衣的母親,抱著身著紅衣的小女孩,坐在廊邊的地板上,欣賞這初春景緻的喜悅;前方不遠處的櫻花樹下,還有一位穿著日本傳統服飾、彎腰工作的老婆婆,似乎正利用這初春的陽光,在草蓆上舖晒一些食物…..。後方是一些生意蓬勃的松柏科高聳喬木,層層疊疊間,將視野拉向遠方…..;最遠的山頂,還有著一縷輕淡冒出的熱氣,似乎是火山口特有的景緻,也有著春雷乍響、大地甦醒的象徵意涵。全幅在色彩的搭配上,由前方老婆婆工作的紅色草蓆(或布匹),到穿著紅衣的小女孩,到樹梢泛紅的柏樹….,牽引著一種視覺向上的動力,加上最前方(也是畫幅最下方)櫻花樹根處冒出的綠色新芽,一切都是春天生氣盎然的景象。
〈四季〉是以層次豐富卻又色彩淡雅的膠彩媒材,加上細緻寫實的筆法經營構成,不同於陳永森其他較為濃實重彩的膠彩之作,是頗為珍貴而少見的佳構,也呈顯了藝術家較具文人氣息的淡雅心境,高遠而脫逸,值得珍藏寶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