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則是色彩的加入。初期的色彩,往往只是少量,畫面以墨色的濃淡為主;但也因此,在1966年的「文化大革命」中,被批以「黑山黑水黑畫家」的罪名,慘遭抄家、下放的命運。而在之後,全國畫家,特別是原本以黑白版畫為創作的木刻版畫家,都要在黑白的畫面中套上「紅」色的林木山花,以呼應毛澤東「江山如此多嬌」的政治正確,進而引發中國水墨畫家濃墨紅花或黃花的大時潮;事實上,色彩本來就是林風眠向來關心的課題,早年就對傳統的唐代青綠山水多所關心,後來在家鄉嶺南畫派的影響下及赴法留學,色彩更是學習西方油彩的重要元素;因此,這位畫家在黑山黑水中,其實不乏色彩的使用。
第四,不論是墨黑或色彩,其實林風眠關心的,既不是政治的正確性、更不是畫面的裝飾性,而是空間層次與光影變化的繪畫問題;而這種課題的關心,乃是一種純藝術的課題,也就是日後中國畫壇爭論的「形式美」的問題,而那正是國際藝壇在20世紀「現代繪畫」的浪潮中所強調的「純粹性」的問題。
第五,林風眠創作的純粹性,讓他的作品去除了講故事的「內容美」,卻具高度的歷史感與現實性。在「現代繪畫」中,「形式就是內容」,因此,林風眠的作品,看似題材(狹義的內容)不斷重覆,但形式卻變化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