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昌碩 生平
1844年九月十二日(農八月初一),生於浙江省安吉縣鄣吳村。1848年其父啟蒙識字。1853年始往鄰村私塾就學。1857年受父薰陶,始學摹刻,獲一石而屢加磨刻,勤勉不已。既讀經史,並及詩詞。1860年春,太平軍攻浙,後清兵尾追。隨家人避亂,與父散,隻身逃亡。聘妻章氏,因離亂未婚而亡。1861年隻身漂泊,以野果、樹皮充饑。打雜工於宋姓人家。1863年流亡於皖、鄂間。1864年中秋,會同父親回鄉。家人九口歿於亂。父子相依為命,隨父耕讀。1865年受學官促赴試,中秀才。父娶繼室,家遷安吉城中。居樓題「篆雲樓」,書室日「樸巢」,園日「蕪園」教私塾,識詩畫友數人。1866年從施旭臣習詩。兼習各家書法、篆刻。1868年父逝。1869年負笈杭州,從俞樾習文字、訓詁及辭章學。編成《樸巢印存》。1870年冬,返里。就此留安吉苦讀習藝,鬻文課鄰人子為生。更名薌圃,人稱「薌圃先生」。1871年刻「蒼石父吳俊長壽」印,為今存最早印。與蒲華訂交。1872年娶施氏為妻。婚後往遊杭、滬、吳,尋師訪友。在上海識高邕之。於潘祖蔭、吳雲等收藏家處見甚多歷代鼎彝與名人書畫。1873年生長子育。於安吉從潘芝畦學畫梅。又赴杭就學於俞樾,識吳伯滔。
1874年為杜文瀾幕僚。識金鐵老於嘉興,同遊蘇州,為忘年交。金授吳識古器之法,由是愛缶,自署曰「缶」。集拓印成《蒼石齋篆印》。1876年館湖州陸心源家。次子涵生。1877年集拓印成《齊雲館印譜》。詩稿六十餘首成《紅木瓜館初草》。1878年往來於湖州、菱湖。刻印自題「仿完白山人」。1879年集印拓成《篆雲軒印存》,為俞樾贊。作〈刻印〉長詩。1880年寓蘇州吳雲幕中。以《篆雲軒印存》求教於吳,吳稍刪,更名為《創觚廬印存》。曾赴丹陽、鎮江。欲師事楊蜆,楊固辭。1881年春,曾遊嘉興。集拓近作為《鐵函山館印存》。1882年春,攜眷居蘇州。友薦作縣丞小吏。金杰贈大缶,以「缶廬」為別號。刻「染于倉」印、跋〈石鼓〉拓本。與虞山沈石友交。1883年正月,赴津沽,候輪於滬識任伯年,一見如故。任為畫像,楊峴署〈燕青亭長像〉。三月返滬,與虛谷、任阜長交。始肯以畫示人。《削觚廬印存》版已裝成。1884年在蘇州延王璜為兩子課讀。遷居西畮巷。刻「吳俊長壽」印。刻「苦鐵」印,題:「苦鐵良鐵也。周禮典 絲則受功而藏之。鄭云:「良當作苦,則苦良矣。甲申春,昌碩記。」楊峴為《缶廬印存》題詩。刻「牆有耳」印等多件。購〈河平四年造署舍記〉刻石拓本及《孝禹碑〉拓本。跋《董其昌雜臨各家書冊》得《元康三年磚》,因刻「禪甓軒」印。1885年與林海如同館吳雲寓。於蘇州獲「大貴昌磚」。作〈懷人詩〉十七首,念金鐵老、楊峴、楊香吟、施旭臣、陸廉夫等。秋,赴嘉定,阻風,騎行十餘里宿寺中,詩紀之。為〈公方碑〉題詩。1886年
三子邁生。赴上海,任伯年為作〈饑看天圖〉,自題長句。為任刻「畫奴」印。作《十二友詩》,記張子祥、胡公壽、吳瘦綠等。為蒲華刻「蒲作英」印。伯雲以漢唐鏡拓本見贈,刻「慶雲私印」報之。1887年冬,移居上海吳淞。為沈雲、吳秋農、馮文蔚刻「石門沈雲」等印。跋庸公藏「乾」字不穿本〈曹全碑〉。作〈吟詩圖〉題長跋並詩。在滬作擬石濤筆法山水一幅,自題「狂奴手段」。為潘瘦羊、沈石友畫梅。1888年春,為楊見山七十壽,作蟠桃大幛,題詩以祝。長子育歿。女丹姮生。任伯年為作〈酸寒尉像〉。從任學畫,誼在師友。作巨幅〈紅梅〉。作〈小楷自書詩稿冊頁〉等。1889年《缶廬印存》成集刊行,自為記。行散氏鬲拓本。作〈贈子諤臨「石鼓」四屏〉,書〈蝸盦奇〉額。王復生為作小像,自題詩二首。1890年居滬。正月與友好集紀念倪瓚。應沈石友邀至虞山遊。識吳大澂,遍覽所藏。效八大山人,自題古風一首。作〈歲朝圖〉、〈為臣書舊作四屏〉、〈贈槐廬篆書四屏〉等。1891年日本書家日下部鳴鶴來訪,極推重吳昌碩書法,譽為「草聖」。春,曾作山水一幅,頗自得意,跋:「人謂缶道人畫筆動輒與石濤鏖戰,此幀其庶幾耶?」題徐渭〈春柳遊魚圖〉。1892年居滬,隨筆摘記生平交遊傳略,約二十餘篇,定名《石交錄》,請楊幌斧正,譚復堂題序。夏,集所藏磚硯十餘方,拓為四屏,寄贈施石墨。為任伯年藏〈寶鼎磚硯〉鏤刻銘言。冬,作〈漠漠帆來重〉、〈聽松〉等山水畫八幅。1893年二月,在滬編所存詩為《缶廬別存》刊行。北方水災,受命赴津沽發票輸錢。1894年二月,在北京以詩及印譜贈翁同龢。十月,中日戰事起,中丞吳大澂督師北上禦日,隨之北上參佐幕僚,北出山海關,作〈亂石松樹圖〉在榆關自刻「俊卿大利」印。與蒲華合作〈歲寒交〉圖。1895年二月,繼母楊氏病重函催返,奉母來滬頤養。任伯年為作〈棕蔭憶舊圖〉、〈山海關從軍圖〉。十一月,任病逝於滬,作詩哭之,並撰聯稱任「畫筆千秋名」,自傷「失知音」。1896年秋,曾客蘇州。楊峴卒,為之修墓道。刻「泰山殘石樓」印贈高邕之。作〈巨石〉一幅於花朝日,作〈墨貓〉一幅懷任伯年。1897年曾去常熟、無錫、宜興遊歷訪友,有詩紀之。日本國書法篆刻家河井仙郎受日下部鳴鶴影響,仰慕吳昌碩,寄作品求教;吳昌碩復長信為教。1898年赴宜星訪〈禪國山碑〉,有詩。七月,偕二子涵回故鄉鄣吳村。重陽日,偕子涵、邁及友人汪鷺汀、蔣苦壺等登虎丘,有詩。1899年五月,在津識潘祥生。日本河井仙郎赴上海,入吳門習印。十一月,得同里丁葆元舉,任江蘇安東(今漣水)縣令。因不喜逢,一月即辭去。有「一月安東令」印。1900年二月,至上海,患重聽。
五月,如皋冒辟疆、裔鶴亭遊吳下,過訪。《缶廬印存》編成。河井仙郎經羅振玉、汪康年介紹以師事吳昌碩習印。1901年曾遊南京,有詩紀之。1902年曾赴析津(大興)陳師隨先生學畫,頗加賞識。本年病臂加劇,極少治印。1903年日本人長尾甲來訪,結誼師友。自訂潤格鬻畫。繼母楊氏卒於蘇州,年七十七歲。編壬寅前詩為〈缶廬詩〉卷四。〈別存〉一卷,合冊刊行。1904年夏,吳隱、丁仁、葉品三、王福庵等聚於西湖,發起創立西冷印社。吳昌碩適杭,極贊同,公推為社長。秋,病暴瀉,旋愈。十二月,移居蘇州桂和坊19號,額其齋為「癖斯堂」。夏,收趙子雲為弟子。1905年二月,西冷印社建仰賢亭,吳隱摹刻浙派創始人丁敬身像嵌於壁間。有詩紀之。曾赴滬,詩贈張鳴珂、趙石農。趙石農拜先生。1907年二月,沈石友為撰《倉公事略》。夏,友鄭文焯在滬獲吳昌碩失竊之〈蕉蔭納涼圖〉來贈,大悅。跋〈仇十洲畫山水〉、〈趙伯驌畫『夏夷圖』、〈周文矩畫『伯牙橫琴』〉等。1908年春,至蘇州,刻「借篁外史」印。為丁輔之作詩題〈西冷印社圖〉。1909年與諸貞壯識,以詩契,為知音,過往甚密。諸為作《缶廬先生小傳》。滬上高邕之、楊東山、黃俊等創立上海豫園書畫善會,吳昌碩受邀參與,公推高為會長。1910年春,杭州戴壺翁發起壺園修禊,未及與,僅列名。
夏,至北京,下榻友人張查客家,遍遊名勝。是年病足。經王震介紹日人水野疏梅來從習畫。
1911年正月初二遊植園,有詩。六月,諸貞壯訪,於癖斯堂盡讀先生詩,圈點、題句。夏,移家上海吳淞,賃屋小住。蒲華卒,大慟,為之料理後事。1912年春,遊徐氏園,有詩。十月,遊杭州西湖,宴集西冷諸友。識日本長尾雨山,為題〈長生未央磚〉。是年,自刻「吳昌碩壬子歲以字行」印。日人田中慶太郎編《昌碩畫存》刊行,為日本最早的吳昌碩畫集。1913年春,遷居山西北路吉慶裏九二三號,三上三下房,較寬敞。耳聾。秋,梅蘭芳初赴滬獻藝,先生往觀。重九,西冷印社正式成立,公推先生為社長。此後春秋佳日社聚,先生必往。1914年九月,參與九老會,攝影留念;為王一亭治「能事不受促迫」印。是月,日人白石鹿叟發起,在六三花園剪松樓為吳昌碩舉辦個人書畫展。冬,上海商務印書館輯先生花卉二十幅,印成《吳昌碩先生花卉畫冊》行世。上海書畫協會成立,被推為社長。《缶廬印存》三集由上海西冷印社刊行。自作詩題七十一歲小影。1915年是年,汪洵卒,繼之任海上題襟館書畫會會長。春日,與諸宗元、王一亭遊六三花園、遊杭州西湖。為杭州西冷印社作〈隱閑樓記〉。
十一月,《苦鐵碎金》四冊印行,《缶廬印存》四集亦印行。訪得十二世從祖著《天月山齋歲編》詩集孤本。1916年作〈西冷印社圖〉並題詩。訪得十一世從祖《玄蓋副草》。苦臂病。
1917年五月,施夫人病歿於滬。大病。冬,直隸、奉天水災,饑民數百萬,繪〈流民圖〉,義賣書畫。李苦李來師。春,為西冷印社撰聯。刻「西冷印社中人」、「吳昌碩大聾」、「缶翁」印。1918年三月,遊徐園。春,命二子葬夫人於故鄉。曾遊虞山,見奚鐵生畫杏花,借歸擬其意畫。應商務印書館請作花卉十二幀,供《小說月報》封面用。1919年正月,重訂潤格。
諸聞韻、諸樂三兄弟來拜訪。為商務印書館作十二幀花卉冊作單行本出版。十二月,張弁群集拓先生刻印百餘枚,編成《缶廬印存》八卷,褚德霜彝作序。1920年八月,梅蘭芳來滬獻藝,袁寒雲陪來謁,請益,贈畫梅。九月,孫雪泥集先生與趙子雲近作書畫數十幅,編《吳昌碩、趙子雲合集》。日本長崎首次展出先生書畫。東京文求堂繼刊《吳昌碩畫譜》、長崎雙樹園刊行《吳昌碩畫帖》。孫長鄴生。1921年二月,率子孫赴杭州參加西冷印社雅集,後作一圖紀遊。秋,荀慧生來滬執弟子禮。十二月,病頭癰。是年,與西冷印社同仁不辭辛勞,募得八千元鉅款從日商手中搶救回〈漢三老碑〉。日本著名雕塑家朝倉文夫為吳昌碩塑半身銅像,轉贈印社置「缶龕」中。日本大阪首次展出吳昌碩書畫,轟動藝壇,高島屋據此刊行《缶翁墨戲》,東京至敬堂出版《吳昌碩書畫譜》。1922年三月,赴杭州,西冷諸友五十餘人置酒為賀壽。夏,丁輔之輯先生近作編成《缶廬近墨》由上海西冷印社珂羅版刊行,由沈曾植題耑。《吳昌碩〈石鼓文〉》印行。襟霞閣主人編《缶老人手跡》印行。1923年五月,丁輔之續輯《缶廬近墨》第二集由上海西印社刊行。春,遊餘杭縣超山,為報慈寺前宋梅寫照,題長款,並撰聯。八月初一,八十壽誕,賦詩自壽,撰聯曰:「壽屆杖朝,銘並周書期不朽;歌慚奉爵,騷聞屈子獨能醒」,大書篆字「壽」計八十幅分贈親友,中有一幅由王一亭補鶴於下。
冬,畫梅贈梅蘭芳。是年春,經諸聞韻推介,潘天壽得以求教,頗受器重,有長古一首為贈,並書贈聯語:「天驚地怪見落筆,巷語街談總入詩。」1924年春,遊六三園看櫻花。王個簃來滬,入門下。劉海粟持畫〈言子墓〉討教。上海書畫社刊行《吳昌碩畫寶》。1925年元日,延王個簃課孫長鄴。同時王又執弟子禮於先生。是年對外號稱「封筆」,然有興時仍作書畫。
商務印書館輯先生七十歲以後畫十六幀,珂羅版精印《吳缶廬畫冊》出版,黃葆戊署。1926年春,至東園看櫻花,有詩。八月,以在西冷印社銅像旁所攝照片贈王個簃。王居先生家代為接客,以詩唱和,曾替先生代筆作詩,偶亦代筆作畫。日本大阪高島屋第二次舉辦「吳昌碩書畫展」。日人堀喜二編《缶翁近墨》第二集刊行。日人友永霞峰常來謁,吳昌碩以所贈綾紙畫大桃為贈。上海西冷印社輯花果冊十二幀編成《吳昌碩花果冊》影印問世。1927年春,去歲移植六三園中老梅繁花盛開,鹿叟招飲,有詩。三月,葡慧生在一品香補行拜師禮。
本月,閘北兵亂,避居西摩路李全伯勤家,又至餘杭縣塘棲鎮小住,同遊超山,飲宋梅下,有詩。夏,住杭州西冷印社觀樂樓,與王個簃留影於〈漢三老碑〉前。十一月,由杭回滬十一月二日,為孫女棣英將於十五日出閣過分興奮致病。十一月三日,作〈蘭花〉一幅並題詩,翌日即中風不起,此畫遂成絕筆。十一月初六日(11月29日)逝於滬寓。卒後,門弟子私諡為「貞逸先生」。一九三三年葬於超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