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玉良 生平
潘玉良原名張世秀,字玉良。與潘贊化結婚後改姓潘。 前往法國之後開始使用「潘玉良」(Pan Yu Lin)這個名字。 祖籍江蘇鎮江,生於揚州。1895年6月14日生於江蘇揚州。1909年傳聞稱,潘玉良被舅舅賣進青樓。據蘇雪林回憶,當年前往法國途中,里昂中法大學的同學對此議論紛紛。潘玉良友人林藹則認為潘玉良只是被賣為婢女而非妓女。1913年蕪湖鹽督潘贊化(1885-1959)為她贖身,並納為妾室,證婚人是潘的同學陳獨秀。潘玉良婚後改姓潘。1917年跟隨洪野在上海開始學畫。1918年考取上海圖畫美術學院,從王濟遠、朱屺瞻習西畫。1920年在潘贊化和洪野的支持下,潘玉良進入上海美術學校西洋畫科就讀,註冊時使用的名字是「潘世秀」。1921年取得公費留學,考取法國里昂中法大學。後又考入里昂國立美術專門學校,從德卡教授學畫。1923年考取巴黎國際美術學院,從達仰‧布佛萊與西蒙學畫,與徐悲鴻同學。1924年6月,收到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的入學通知書,進入該校修業兩年,同學包括方君璧和邱代明。在巴黎的兩年期間,潘玉良接觸到華人藝術和文化圈,並結識郭有守、張道藩、常玉等人。
1925年考入義大利羅馬國立美術學院,開始學雕刻。1927年油畫(裸體)入選羅馬國際藝術展,榮獲金質獎章。1928年冬天回中國。於上海舉辦「中國第一個女西畫家畫展」,維第一次個人畫展,展出旅歐作品八十餘件。10月,與朱屺瞻、王濟遠等人創辦「藝苑繪畫研究所」,並舉辦美術展覽。1930年擔任新華藝術專科學校雕塑系教授。這是潘玉良回國後首次在雕塑系任教。1931年升兼任副教授,同時兼任上海美專繪畫研究所西畫導師。1932年被中央大學聘為專任講師,至1935年9月離任。1936年於南京先後舉辦四次個展。1937年與林風眠、劉海粟、褚民誼、張道藩等藝術家發起「中華全國美術會」。1939年由於二戰爆發,潘玉良前往法國鄉間避難。返回巴黎的具體時間不詳。1942年法國國立造型藝術中心購入一件潘玉良水墨作品。這是她的作品第一次被法國政府收藏。此後,該單位又於 1946年購入其另一件水墨作品。1945年潘玉良全票當選為中國留法藝術學會會長。1946年中國留法藝術學會會員作品展覽在巴黎舉行,展出三十五件潘玉良油畫及素描。1948年中華民國駐法大使館在巴黎為潘玉良、常玉、趙無極和蕭淩卓四位留法藝術家舉辦展覽。該展獲得法國評論家的高度評價。1953年在巴黎奧賽畫廊舉行個展,展出一百一十四件作品,包括素描、油畫和版畫。展覽由周麟的歐洲出版社主辦。這是潘玉良回到歐洲後首次個展。1956年,健康不佳。接潘贊化來信,建議潘玉良早日回國。申請回國,法國當局不准帶回作品。潘玉良不願意放棄作品,故未能成行。5 月,張大千到訪法國並與潘玉良見面。他贈送自己的作品《百感圖》、《墨荷圖》給潘玉良,並在潘玉良的彩墨作品《豢貓》上題辭,稱讚潘玉良的繪畫技巧。同年,潘玉良完成張大千的青銅胸像。這件作品為巴黎現代藝術博物館收藏。1959年潘贊化去世。潘玉良直到隔年才得知消息。1963年在美國舊金山,紐約等城市舉辦個展。1965年參加常玉畫展。獲「法國自由藝術協會國際沙龍」銀質獎。1969年獲「藝術-科學-文學促進會」大獎。1971年參加「自由藝術國際沙龍展」。獲得法國藝術協會鼓勵獎。1977年潘玉良逝世於巴黎。葬於巴黎蒙帕納斯公墓(Cimetière Montparnasse)的第七墓區。潘玉良臨終前曾囑咐友人王守義一定要將她的作品全部運回中國。這一遺願得以實現,其留下的幾千件作品現大部分收藏在安徽省博物館及臺北國立歷史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