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繼春(1902-1976)生平
廖繼春於1902年生於臺中豐原。1910年四月入學豐原公學校。1918年考上臺北國語學校(師範基礎教育)。1919年在臺北新公園第一次看到油畫後開始往美術領域發展。1922年任教於豐原公學校。1923年十月,準備赴日本應考東京美術學校。1924年赴日本就讀東京美術學校圖畫師範科系。1927年三月自東京美校畢業,四月任教於臺南私立長老教會中學,五月創設赤島社。十月參加第一屆臺灣美術展覽會,提供〈裸女〉、〈靜物〉二件作品,皆獲入選,其中〈靜物〉獲特選。1928年九月作品〈有香蕉樹的院子〉(芭蕉の庭)入第九屆帝展。十月作品〈夕暮的迎春門〉、〈街頭〉獲第二屆臺展「無鑑查」。1929年十月作品〈初夏〉、〈市場〉入選第三屆臺展。1930年十月作品〈提籃女童像〉獲臺展「臺展賞」。1931年十月作品〈院子〉獲臺展「臺日賞」。十月作品〈有椰子樹的風景〉入選日本第十二屆帝展。1932年十月任第六屆臺展審查委員。展出〈綠蔭〉、〈靜物〉、〈高雄風景〉。1934年十月任第八屆臺展審查委員展出作品〈讀書〉、〈安平風景〉。作品〈子供二人〉(兩個小孩)入選日本第十五屆帝展。十一月與會友共創臺陽美術協會,會員有陳澄波、陳清海、李梅樹、李石樵、廖繼春、顏水龍、楊三郎、立石鐵臣等八人。
1935年十月作品〈窗際〉參加第九屆臺展。1936年十月作品〈臺南孔子廟〉參加第十屆臺展。作品〈窗際〉入選日本文部省美展。1937年五月於臺南市公會堂舉行個展。1938年十月作品〈庭〉獲第一屆府展「無鑑查」。十二月作品〈窗邊少女〉入選日本第二屆文展。1940年作品〈初秋〉獲第三屆府展「推薦」展出。1941年十月作品〈西寮〉獲第四屆府展「推薦」。1942年四月任臺南州立第二中學美術教員。十月作品〈家〉獲第五屆府展「推薦」。1943年十月作品〈臺南孔子廟〉獲第六屆府展「推薦」。1946年八月任省立臺中師範學校美術教師。1947年八月任臺灣省立師範學院美勞圖畫專修科講師。作品〈紅衣〉參加第二屆省展展出。1948年作品〈百合花〉參加第三屆省展。1949年應聘改制後的臺北師範學院美術學系教授。作品〈曉霧〉參加第四屆省展。1950年作品〈靜物〉參加第五屆省展。1951年作品〈初春〉參加第六屆省展。1952年作品〈碧潭〉參加第七屆省展。1953年四月在臺北市中山堂舉行第二次個展。作品〈玉山〉參加第八屆省展。1954年作品〈明潭〉參加第九屆省展。1955年任「臺灣文化協進會美術委員會」理事。1957年任教育部美育委員會委員。1959年作品〈窗外風景〉參加第十四屆省展。1960年作品〈淡江風景〉參加第十五屆省展。1961年作品〈靜物〉參加第十六屆省展。1962年五月應邀加入五月畫會。六月受美國國務院之邀,於歐美考察。作品〈羅馬古城〉參加第十七屆省展。1963年兼任國立藝專教授。作品〈西班牙古城〉參加第十八屆省展。1964年三月獲中華民國畫學會「金爵獎」。任中國書畫學會理事。作品〈港〉參加第十九屆省展。1965年八月兼任中國文化學院美術系教授。作品〈節日〉參加第二十屆省展。1966年作品〈海邊〉參加第二十一屆省展。1967年作品〈威尼斯風景〉參加第二十二屆省展。1969年作品〈靜物〉參加第二十四屆省展。1970年三月應聘為全國書畫展審查委員。十一月獲頒中山文藝創作獎。在省立博物館舉行個展。1971年作品〈港〉參加第二十六屆省展。作品〈花園〉參加第六屆國展。1972年作品〈威尼斯〉參加第二十七屆省展。1973年自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退休。1974年作品〈運河〉參加第七屆國展。1975年十月當選中國油畫學會第一屆常務理事。1976年因肺癌去世。
名畫說故事:廖繼春作品集與絕世珍品
廖繼春 作品集與絕世珍品:林有福舊藏
- By Chanl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