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

流光易逝|長流藝聞月刊絕版回顧展 7.22 開始

目錄

展覽簡介:流光背後的藝壇記憶

在紙本出版逐漸淡出的時代,《長流藝聞》月刊曾是華人藝術界的重要見證。自1990年8月創刊至2020年7月停刊,共發行348期,長達30年的出版歷程不僅記錄了無數重要展覽、名家專訪與市場觀察,更成為研究者與藏家珍視的藝術資料。

本次回顧展以「流光易逝」為題,呈現這套紙本期刊所承載的藝術榮光。觀眾可透過翻閱這些珍貴的絕版月刊,重溫昔日藝壇盛景,感受紙張、墨色與時代氛圍交織的獨特美感

特別呈現:紙上榮光與封面作品再現

  • 典藏絕版:展期間現場提供少量《長流藝聞》月刊,每本50元,售完為止。

  • 封面之美:同步展出多期極具代表性的精采封面作品,讓觀眾感受其視覺設計與藝術美感的時代風華。

  • 延續的初心:自停刊後,長流美術館以數位出版、專題研究與「書畫研究中心」的成立,持續推動藝術產業發展,回應時代更迭。

張大千(1899-1983)遠山含翠

張大千(1899-1983);遠山含翠
設色紙本 1980年作 57x136.5cm
資料:張大千《遠山含翠》,1980年作品,鏡框 設色 大風堂訂製仿宋羅紋宣紙,57x136.5公分。《張大千:長流美術館50週年紀念選》,藝術家出版社/長流美術館,2024年73月,p.196-197、310。《品畫錄》,藝術家出版社/長流美術館,2024年4月,p.4-5。
上款人:「瑞靄」即林瑞靄,為張大千居美期間的英文翻譯及秘書,此作為其來台探望大千先生時所獲饋贈。
此作品擁有重要權威出版著錄:《摩耶精舍書畫錄(一)》手工抄錄本。本件《遠山含翠》查閱摩耶精舍張大千祕藏寶笈《書畫錄》有比照與《石渠寶笈》紀錄內府收藏書畫的格局,將大千的重要創作書畫作品,作一完整詳實的文字紀錄資料,其紀錄方式亦等同內府標準,畫品,尺寸以幾尺幾寸為單位、題畫內容,上款人為何人,創作時間,及鈐印等。此舉慎重精確,對後世考查、鑑定張大千作品實為重要。

林風眠(1900-1991)衛生活動

林風眠(1900-1991);衛生活動
設色紙本 68x68.5cm
資料:《百年華人繪畫 西畫專冊》,長流美術館,2016年6月,p.69。

陳澄波(1895-1947)西湖風景

陳澄波(1895-1947);西湖風景
油彩畫布 44x59.5cm
資料:《世紀之光 近現代華人西畫名家精選集》,長流美術館,2011年9月,p.82。《臺灣之光 近現代西畫美術名家精選集》,長流美術館,2011年12月,p.41。《繼往開來 長流四十週年紀念專輯》,長流美術館,2013年3月,p.209。《百年華人繪畫 西畫專冊》,長流美術館,2016年6月,p.43。

吳作人(1908-1997)裸女

吳作人(1908-1997);裸女
油彩畫布 1937年作 78x110cm
資料:《世紀之光 近現代華人西畫名家精選集》,長流美術館,2011年9月,p.244。《繼往開來 長流四十週年紀念專輯》,長流美術館,2013年3月,p.228。《百年華人繪畫 西畫專冊》,長流美術館,2016年6月,p.148。

藍蔭鼎(1903-1979)水竹居

藍蔭鼎(1903-1979);水竹居
水彩紙本 1972年作 44x62cm
資料:《臺灣之光 近現代西畫美術名家精選集》,長流美術館,2011年12月,p.64。《百年華人繪畫 西畫專冊》,長流美術館,2016年6月,p.101。《台灣光華雜誌 「樹」說島嶼 第四十八卷第五期》,光華畫報雜誌社,2023年5月,p.94、96。

黃鷗波(1917-2003)麗日

黃鷗波(1917-2003);麗日
膠彩紙本 1954初繪/1994重繪 39.5x57cm
資料:《臺灣之光 近現代西畫美術名家精選集》,長流美術館,2011年12月,p.344。《臺灣畫達人 黃鷗波論文集、書畫集》,長流美術館,2011年12月,p.49。《儒風薰染 黃鷗波藝術紀念展》,長流美術館,2013年1月,p.22。《臺灣美術全集34-黃鷗波》,長流美術館,2019年10月,p.61。《樸實.詩畫.黃鷗波》,國立台灣美術館,2023年11月,p.63。

展場將特別標示重要專題期刊,並設立互動翻閱區,邀您一同回顧這段紙上留存的藝術記憶,感受在時光流轉中,藝術如何被記錄、被傳承,並在每一次翻頁之間,再度閃耀光芒。

《長流藝聞》絕版月刊更多查詢管道

愛藝同好除可於長流美術館現場閱覽,亦可透過HYREAD凌網線上查詢《長流藝聞》電子書,或前往國家圖書館查閱紙本期刊。歡迎讀者至館借閱,作為研究與收藏的重要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