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現千年華蓋之美 —— 張大千《盛唐藻井圖》

張大千 · 盛唐藻井圖 設色絹本 78 x 76 cm
張大千於敦煌時期(1941-1943年)創作的作品,以其卓越的歷史價值與藝術成就,在藝術市場上享有崇高地位,從市場流向來看,這一時期的作品主要分為公立機構收藏與私人收藏兩大類。
在公立機構收藏方面,台北故宮博物院珍藏62幅張大千敦煌臨摹的白描稿及設色作品,為1968年由張大千捐贈,其中包括《摹敦煌莫高窟盛唐藻井(第四號)》,其風格與此幅《盛唐藻井圖》屬同一系列,此外,張大千家屬亦曾捐贈敦煌臨摹作品予四川博物院,使其成為全球收藏張大千敦煌時期作品數量最多的機構;美國佛利爾美術館與大英博物館亦收藏部分敦煌題材作品,多為早期捐贈或展覽購藏,進一步展現張大千敦煌藝術的國際影響力。
在私人收藏方面,部分作品曾由張大千贈予友人(如于右任、臺靜農)或門生(如孫雲生、何海霞),後代偶有釋出,例如,2021年香港蘇富比春拍,張大千的《盛唐藻井》以622.5萬港元成交,其來源即為張大千夫人張徐雯波女士舊藏,顯示此類作品在市場上的珍稀價值與高度關注。
2021年香港蘇富比春拍, 張大千《盛唐藻井》, 設色絹本,62 x 64.5 cm 。
藻井藝術在盛唐時期發展至巔峰,作為窟頂華蓋的一種形式,其結構基本定型,通常由井心蓮花、井外邊飾與外圍垂幔三部分構成,本作《盛唐藻井圖》細膩展現井心蓮花的繁複層次與華美氣象,中心團花由八個單體花朵組成大型花環,單體花呈橢圓形多裂葉片狀,葉片蒂部內卷成雲頭形,整體花形聚合成團,極具裝飾美感;井外邊飾採用團花與幾何圖樣,如方格菱紋等,線條工整嚴謹,色彩對比鮮明,充分展現盛唐時期帝國鼎盛的繁華瑰麗與秩序之美;外圍垂幔則極為細膩,綴以多層流蘇與珠璫,使整體構圖更顯豐富,莊嚴華麗之餘亦承載佛教藝術的肅穆氛圍,充分展現張大千卓越的臨摹與創作技藝。
外圍垂幔
張大千《盛唐藻井圖》整體構圖嚴謹對稱,線條細膩流暢,色彩層次豐富,展現極強的立體感,他大量運用礦物彩顏料,使畫面色彩鮮明且持久,既忠實傳承敦煌古代藝術的精髓,又融入個人獨特的藝術風格,真正做到“承古開今,獨步一時”,這些顏料經歲月洗禮後自然氧化,形成細微裂紋,這些交錯縱橫的裂痕不僅未削弱畫面的完整性,反而增添了歷經歲月沉澱的古樸美感,使作品更具歷史厚度與文化價值。
歷經歲月沉澱的古樸美感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敦煌臨摹工作時間長、工作量大,張大千對於同一題材往往會繪製多份臨摹稿,供對照研究或贈予收藏人士,因此,“一稿多本”現象在其敦煌時期作品中較為常見,特別是在藻井圖、飛天及佛像等複雜畫面的研究與再創作中,不同版本在細節處理與色彩運用上或有差異,但整體風格高度一致,皆展現極為精湛的藝術價值。
流入私人藏家的《盛唐藻井圖》私洽本與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的《摹敦煌莫高窟盛唐藻井(第四號)》屬於同一臨摹體系,兩者對比之下,畫面尺寸相近,構圖與細節高度一致,左上方鈐有頓立夫所刻“老棄敦煌”印,左下則見陳巨來所刻“大千父”印,規格相同,充分展現一脈相承的藝術風格與張大千對敦煌藝術的細致詮釋。
印面陽刻四字篆文「老棄敦煌」,朱文極細圓,頂款「立夫」。
印面陽刻三字篆文「大千父」,邊款「巨來仿元人印」。
張大千《盛唐藻井圖》極為罕見,不僅擁有卓越的藝術價值,更堪稱文化融合的典範,其稀缺性與深厚的文化象徵意義,使其超越一般藝術品,被譽為“東方美學的黃金標準”,長遠來看,此作必將成為藝術界所推崇的經典之作,並為後世研究與鑑賞提供珍貴的範本。
關鍵字:張大千、敦煌臨摹、盛唐藻井、台北故宮博物院、四川博物院、礦物彩顏料、一稿多本
No account yet?
Create an Account歡迎來到行銷導航
我們整合LINE Biz-Solutions多樣行銷解決方案,為你的生意提供專業建議
導引顧客成為會員好友、緊密連結店鋪與活動,輕鬆高效地滿足你的行銷需求!
STEP 1 請挑選你的行銷目的,迎來下一波營業高峰!
我想
提升業績
我想提高線上/
線下來客數
我想加強
既有客戶經營
我想尋找
潛在客戶
我想提升
顧客滿意度
我想舉辦
行銷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