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

天地之際的投影——趙無極《20.10.90》

目錄

趙無極(1921-2013)作為二十世紀最重要的華裔抽象藝術大師,以其獨特的「抒情抽象」風格,成功融合東方哲學底蘊與西方表現主義形式。創作於1990年的《20.10.90》,不僅是其藝術成熟期的代表之作,更完美體現了藝術家對空間維度、光影變幻與自然本質的深刻體悟。

趙無極(1921-2013)

展品 ARTWORKS

§ 趙無極《20.10.90》1990年作 油彩畫布 65.5x81cm
§ 簽名右下:無極 ZAO
§ 簽名畫背:ZAO Wou-ki 20.10.90
§ 出版資料:《長流藝聞NO.36》,長流畫廊,1993年7月,p.2。
§ ★ 高估價拍品 起拍價1,000萬

2025 藝流春拍
4月26日(六)
14:00-15:00
文物珍玩  華人西畫
15:00-17:00
書法專場  文物標籤專場
水墨專場  清翫會員舊藏

★ 高估價拍品
參與競投

一、形式語言與繪畫技法

1.構圖與筆觸的詩性表達

在這幅65.5×81cm的橫向構圖中,趙無極以寬闊的油畫筆與刮刀交替運用,構建出富有音樂性的視覺節奏,顏料的堆疊與暈染形成多層次的色域變化,猶如將中國山水畫中的雲煙變幻轉譯為現代抽象語彙,畫面中央區域通過「計白當黑」的東方美學原則,在虛實之間創造出一個既似山巒起伏,又若城垣隱現的意象空間,使觀者在具象與抽象、現實與夢境之間往復徘徊。

2.色彩系統的光影哲學

藝術家以暖褐色系為基底,巧妙融入赭石、灰藍等中間色調,並透過明黃與淡紫的局部提亮,營造出具有時間性的光影效果,這種色彩處理既暗示了自然界的晨昏交替,又隱喻生命週期的循環往復,薄塗與厚塗技法的並置運用,不僅強化了畫面的物質感,更在二維平面上開拓出令人驚嘆的空間深度,完美呼應了中國傳統山水「三遠法」的空間觀念。

二、精神維度的跨文化詮釋

1.東方美學的當代轉化

正如趙無極所言:「我的畫是看不見的風景。」這幅作品通過筆勢的輕重緩急與色彩的呼吸韻律,將老莊哲學中「氣韻生動」的美學理念轉化為現代視覺語言,以日期命名的標題方式,不僅強化了創作當下的即時性,更將東方藝術中「物我合一」的創作狀態提升至新的高度。

2.中西對話的完美範例

作品在吸收西方抽象表現主義(如德·庫寧的激情筆觸、羅斯科的色域冥想)的基礎上,賦予了更為內斂的東方氣質,油彩的物質屬性與水墨的虛靈意境在此達成微妙平衡,創造出獨具特色的跨文化藝術語彙。

三、藝術史脈絡中的定位

作為趙無極1980年代後「再抽象」時期的代表作,《20.10.90》標誌著其藝術風格的重要轉變,相較於早期《狂草》系列的激烈動勢,此階段作品呈現出更為純粹的色彩構成與更趨內省的創作態度,畫面中看似隨性的筆觸實則經過精心經營,反映出藝術家晚年對生命本質與宇宙秩序的深刻體悟。

結語:趙無極《20.10.90》的永久迴響

《20.10.90》不僅是趙無極藝術生涯的里程碑之作,更是二十世紀東西方藝術對話的重要見證。作品通過抽象的形式語言,成功喚起觀者對自然本質與內心世界的雙重共鳴。在這幅畫作中,中國傳統美學「大象無形」的至高境界獲得了當代詮釋,奠定了趙無極在國際藝壇的獨特地位,其藝術價值不僅在於視覺形式的創新,更在於為跨文化藝術交流提供了極具啟發性的範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