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畫短片 李可染〈冬牧〉 2023 年 1 月 13 日 Posted by Chanliu 22 7 月 長流寶笈〈冬牧〉品畫論 評介撰文 / 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名譽教授.美術史家 蕭瓊瑞 李可染〈冬牧〉臺北長流美術館藏 Close 李可染(1907-1989)牧牛圖 李可染(1907-1989);牧牛圖設色紙本 1989年作 80.5x51.5cm資料:《百年華人繪畫 彩墨專冊》,長流美術館,2016年6月,p.188。 查看內容 Quick view Close 李可染(1907-1989)兩餘樹色 李可染(1907-1989);兩餘樹色設色紙本 1987年作 69x45cm資料:《百年華人繪畫 彩墨專冊》,長流美術館,2016年6月,p.185。 查看內容 Quick view Close 李可染(1907-1989)蘭亭圖 李可染(1907-1989);蘭亭圖設色紙本 1985年作 96x53.5cm資料:《百年華人繪畫 彩墨專冊》,長流美術館,2016年6月,p.187。 查看內容 Quick view Close 李可染(1907-1989)牧牛 李可染(1907-1989);牧牛設色紙本 1980年作 61x43cm 查看內容 Quick view Close 李可染(1907-1989)江上行舟 李可染(1907-1989);江上行舟設色紙本 1978年作 69x45cm 查看內容 Quick view Close 李可染(1907-1989)對弈圖 李可染(1907-1989);對弈圖設色紙本 68.5x57.5cm 查看內容 Quick view Close 李可染(1907-1989)梅花開時天下春 李可染(1907-1989);梅花開時天下春設色紙本 1987年作 70x46cm 查看內容 Quick view Close 李可染(1907-1989)漫步林間 李可染(1907-1989);漫步林間設色紙本 1957年作 59x40cm 查看內容 Quick view Close 李可染(1907-1989)桂林梯田 李可染(1907-1989);桂林梯田設色紙本 1959年作 66.5x43.5cm 查看內容 Quick view Close 李可染(1907-1989)奇峰夕照 李可染(1907-1989);奇峰夕照設色紙本 1962年作(畫)62x43cm(詩堂)16x49cm詩堂:李苦禪 查看內容 Quick view Close 李可染(1907-1989)牧牛圖 李可染(1907-1989);牧牛圖設色紙本 63.5x42cm 查看內容 Quick view Close 李可染(1907-1989)秋山高澗 李可染(1907-1989);秋山高澗設色紙本 68x46cm 查看內容 Quick view Close 李可染(1907-1989)行書 遊心書畫 李可染(1907-1989);行書 遊心書畫水墨紙本 1988年作 137x69cm 查看內容 Quick view Close 李可染(1907-1989)行書 筆墨精神 李可染(1907-1989);行書 筆墨精神水墨紙本 1985年作 28x66cm 查看內容 Quick view Close 李可染(1907-1989)行書 龍飛鳳舞 李可染(1907-1989);行書 龍飛鳳舞水墨紙本 1987年作 60x38cm 查看內容 Quick view Close 李可染(1907-1989)行書 澄懷觀道 李可染(1907-1989);行書 澄懷觀道水墨紙本 1984年作 69x45cm 查看內容 Quick view Close 李可染(1907-1989)行書 萬古常青 李可染(1907-1989);行書 萬古常青水墨紙本 1983年作 68.5x41.5cm 查看內容 Quick view Close 李可染(1907-1989)行書 震國魂 李可染(1907-1989);行書 震國魂水墨紙本 1985年作 68.5x43.5cm 查看內容 Quick view Close 李可染(1907-1989)行書 凝於神 李可染(1907-1989);行書 凝於神水墨紙本 1988年作 69x45.5cm 查看內容 Quick view Close 李可染(1907-1989)行書 百花爭妍筆墨傳神 李可染(1907-1989);行書 百花爭妍筆墨傳神水墨紙本 1986年作 69x45cm 查看內容 Quick view 更多李可染作品 作品賞析 李可染畫牛,依作家老舍的回憶,應是始於1940年;從此成為常課,近50年未曾間斷。李可染之愛牛、敬牛、畫牛,從他把畫室命名為「師牛堂」,也可窺見一斑;那是對牛的歌頌,也是對理想人格的一種追求:善良、溫馴,而勤勞。 Close 李可染(1907-1989)牧牛迎春 李可染(1907-1989);牧牛迎春設色紙本 32.5x39.4cm 查看內容 Quick view 事實上,李可染的畫牛,也和個人的生命歷程有一些淵源。他曾不止一次地提及他畫牛的起因和動機:那時正逢日軍侵華時刻,他人在重慶,忽然接到夫人蘇娥在上海病逝的噩耗,幾天幾夜無法入眠;他居住的金剛坡下的農家,養了一頭水牛,夜裡,他聽著水牛反芻吃草的聲音,想起了魯迅的名言:「我吃的是草、擠的是奶。」人生的苦難、經歷,最終都成為藝術家創作的養份。他也曾自題畫牛:「牛也力大無窮,俯首孺子而不逞強。吃草擠奶,終生勞瘁。事農而安,不居功。純良溫馴,時亦強犟(ㄐ丨ㄤˋ)。穩步向前,足不踏空。皮毛骨角,無不有用。形容無華,氣宇軒宏。吾素崇其性、愛其形,故屢屢不厭寫之。」(1962)既是詠牛,更是自況、自勉。 李可染題長跋記述 1988年,來自台灣的藏家、也是知名畫廊「長流美術館」主持人黃承志先生拜訪李可染,李可染特找出一幅剛完成的〈冬牧〉作品相贈,(提筆畫了〈冬牧〉一作相贈),並題長跋記述因緣,作:「蒼松無藏萬古青。一九八八年歲次戊辰冬月可染作於師牛堂。承志先生清屬。余畫冬牧圖,常以松作配景。昔年游黃山,在清涼台遙見有此奇松。茲寫其彷彿,深感高巖之松,飽經酷暑嚴寒,愈老愈勁愈奇愈美,非僅其壽長也。可染又題。」 李可染一生看重自然,多次長途旅行寫生;首次登臨黃山,或在1954年,這也是他的首次長途旅行寫生,歷時三月餘,從江南到黃山,畫稿盈篋。 李可染早年習畫,從西畫入手,以鉛筆素描觀察、記錄自然形態神氣,至晚年不變。所畫〈冬牧〉各圖,均以松樹為背景;早在1962年,即有同名之作,卷首亦題「蒼松無藏萬古青」數字;1987年,再作〈冬牧圖〉一作,題記首提黃山清涼台奇松乙事,唯尺幅僅69×46.5公分。1988年再作此幅,畫幅更大,題記亦更詳實;而所畫「奇松」,更顯奇美,枝幹糾結、內斂,而非如一般松樹之枝條外伸。至於所謂之「老、勁、奇、美」,乃此高巖之松飽經酷暑嚴寒多重考驗後的生命形態;文末再加一句「非僅其壽長也」,乃在提醒歲月之不可虛度,長壽不足以傲人,重在生命形態的養成。 牧童的身形與牛背 此畫較之李氏其他牧牛畫作,尺幅上較為狹長,益顯奇松之高峻、宏偉;且濃墨之外,略施石青,更見古松之常青特質,且與樹下牧童之衣衫兩相呼應。 李可染畫作之奇美,除用筆、施墨、加彩之大膽、精確,有所謂:「可貴者膽,所要者魂。」的氣勢和意境之外,其構圖更為奇絕,這在那些江面浮在群峰之上的風景畫作中,特別明顯,乃結合平遠與高遠的視角,幾乎是21世紀無人機發明之後始能得見的空拍景緻;而在此幅〈冬牧〉圖中,全幅的視覺中點,正是和牧童眼睛平行的位置,也就是只有在這個位置的平行點上,才能同時呈顯仰角的奇松之巔以及俯望視角下的老牛背部。這樣的情形下,觀眾的眼睛,也就成為一個猶如喇叭型的大視野,既集中又開闊,再加上奇松形成的中空弧度,畫幅中央的這個空白處,反而成為全幅畫面中最重要的焦點。 此外,在奇松枝幹重覆卻不紊亂的弧線交錯中,牧童的身形與牛背、牛頭留白處所形成的另一單純、細小,卻不柔弱的弧線,便和奇松形成一種環狀的構成;虛實之間,猶如太極的雙弧、生生不息…..。 師牛堂 白髮學畫 李 可染 可染 〈冬牧〉一作的鈐印之多,亦屬罕見。除名章三枚外,起首章為朱文長印的堂號「師牛堂」;題記之末,則為白文方印的閒章「白髮學畫」,這是李可染七十歲時,請上海老畫家唐雲為他所刻的圖章。李氏七十歲,也就是1977年,從客觀的事實言,此時的李可染已然經歷60年代的藝術成熟期,也遭受了文革的批判與摧殘;但七十歲的老人,仍覺得面對大自然時,自己就像個剛學畫的小學生,因此以這樣的閒章來不斷地自我提醒、自我激勵。 Close 林風眠(1900-1991)三鷺鷥 林風眠(1900-1991);三鷺鷥設色紙本 40x50cm資料:《世紀之光 近現代華人西畫名家精選集》,長流美術館,2011年9月,p.130。《百年華人繪畫 彩墨專冊》,長流美術館,2016年6月,p.144。 查看內容 Quick view Close 徐悲鴻(1895-1953)駿馬 徐悲鴻(1895-1953);駿馬水墨紙本 1944年作 79x43.4cm資料:《近代百家書畫名蹟集粹》,長流美術館,1990年12月,p.155。《五千年巔峰 中國近現代彩墨名家精選集》,長流美術館,2011年6月,p.65。《百年華人繪畫 彩墨專冊》,長流美術館,2016年6月,p.76。 查看內容 Quick view Close 王翬 (1632-1717)觀泉圖卷 王翬 (1632-1717);觀泉圖卷設色紙本 1702年作 29.8x254.8cm資料:《華夏精粹 唐宋元明清書畫大展》,長流美術館,2011年2月,p.150。題簽:金兆蕃後跋:謝稚柳 查看內容 Quick view Close 黃賓虹(1864-1955)豐谿縈帶山水長卷 黃賓虹(1864-1955);豐谿縈帶山水長卷設色紙本(畫)22x500cm(引首)22x78cm題識:豐谿縈帶黃潭上,德澤棠陰載口碑;瞻望東山雲出浚,萬方草木雨華滋。引首:(林散之)江山如畫。散耳。鈐印:黃賓虹、□、(林)散之印信 查看內容 Quick view 事實上,李可染生逢特殊的時代,廣學多師,小時候就開始練字,後來學水墨,從四王的王石谷入手;到了上海之後,結識劉海粟、林風眠,尤其深受林風眠影響,幾乎整個抗戰時期都和林風眠在一起,學到了畫面中光影的對照。俟抗戰結束,則受徐悲鴻之邀前往北平,在擔任北平藝專中國畫教授的同時,更向齊白石、黃賓虹近身學習,既學到了齊白石的沈著緩慢;也學到了黃賓虹的廣學多師。七十歲後,還時時以小學生的心情面對畫畫這件事。他最知名的一句話,便是:「以最大的功力打進去,以最大的勇氣打出來。」 1988年,是李可染八十一歲的一年。中央美院中國畫系及中國美協等單位,才先後為他舉辦完八十壽辰的慶賀活動;傑出的藝術研究者、也是中國藝術研究院副研究員郎紹君也在這年正式完成《黑入太陰意蘊深──讀李可染先生山水畫》論文,並獲得該院首屆優秀科研成果評獎的評論一等獎;年底,黃承志來訪,創作了這幅長軸式的〈冬牧〉圖。 隔年(1989)年底(12月5日),李可染即因心臟病突發溘然長逝。1988年年底為黃承志所作的〈冬牧〉圖,也成了他牧童系列作品中的最後之作,格外珍貴,也見證了兩岸文化交流的一段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