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流美術館50週年紀念「寶島美術的開闢與啟蒙 臺灣前輩藝術家特展」,共彙集50位前輩藝術家作品;展出黃土水、陳澄波、陳植棋、倪蔣懷、陳進、林玉山、郭雪湖、黃鷗波、林之助、許深州、廖繼春、顏水龍、李石樵、李梅樹、藍蔭鼎、楊三郎、劉啟祥、張萬傳、陳慧坤、呂鐵州、陳夏雨、蒲添生等名家經典之作,為2023癸卯兔年迎來滿目琳琅,也祝福所有舊雨新知在新的一年「萬象更新」、「鴻圖大展」。
美術踴入西歐近代的第一代:雕刻家黃土水
虛架的一座橋,為的是徘徊:油彩的化身陳澄波
廖繼春等人(1902-1976)冊頁十二開
1洪瑞麟(1912-1996)盆花
油彩紙本 1937年作 33x47.5cm
2.待查 街景
油彩紙本 33x47.5cm
3.陳德旺(1910-1984)風景
油彩紙本 1937年作 33x47.5cm
4.呂基正(1914-1990)裸女
油彩紙本 1938年作 33x47.5cm
5.陳春德(1935-不詳)樹林
油彩紙本 1938年作 33x47.5cm
6.李石樵(1908-1995)石榴
油彩紙本 33x47.5cm
7.廖繼春(1902-1976)花圃
油彩紙本 33x47.5cm
8.陳夏雨(1917-2000)少女
油彩紙本 33x47.5cm
9.陳澄波(1895-1947)淡水觀音山
油彩紙本 33x47.5cm
10.楊三郎 (1919-1989)玫瑰花
油彩紙本 33x47.5cm
11.李梅樹(1902-1983)裸女
油彩紙本 33x47.5cm
12.張木養(1933-2000)裸女
油彩紙本 1975年作 33x47.5cm
人生是短促的,藝術才是永恆:英雄的化身陳植棋
臺灣近代美術的骨與肉:倪蔣懷和石川欽一郎
臺展「三少年」:陳進、林玉山和郭雪湖
林玉山(1907-2004)寶島長春
膠彩紙本 1940年作 152x149.5cm
鈐印:林英貴印
資料:《桃城散人 林玉山98回顧展》,長流美術館,2004年4月,p.123。《台展三少年 陳進 林玉山 郭雪湖》,國家圖書館,2009年12月,p.41。《典範移轉:林玉山繪畫藝術特展》,國立台灣美術館,2012年03月,p.65。《繼往開來 長流四十週年紀念專輯》,長流美術館,2013年3月,p.288。《畫壇巨擘 林玉山逝世十周年紀念專輯》,長流美術館,2014年8月,p.17。《繪寫自然神韻 林玉山的創作與傳承》, 中華文化總會,2016年4月,p.26。《百年華人繪畫 彩墨專冊》,長流美術館,2016年6月,p.178。《未嘯已風生:林玉山的繪畫藝術》,財團法人創價文教基金會,2017年8月,p.34。《嘉邑故鄉 林玉山110紀念展》,嘉義市政府文化局,2018年7月,p.7。《台灣光華雜誌 第四七卷第十一期》,光華畫報雜誌社,2022年11月,p.90。
林玉山(1907-2004)武陵桃源
設色紙本 1972年作 61x72cm
資料:《林玉山畫集》,寶島文藝出版社,1979年10月,p.71。《桃城散人 林玉山98回顧展》,長流美術館,2004年4月,p.201。《台展三少年 陳進 林玉山 郭雪湖》,國家圖書館,2009年12月,p.46。《典範移轉:林玉山繪畫藝術特展》,國立台灣美術館,2012年03月,p.21。《畫壇巨擘 林玉山逝世十周年紀念專輯》,長流美術館,2014年8月,p.115。《未嘯已風生:林玉山的繪畫藝術》,財團法人創價文教基金會,2017年8月,p.54。《嘉邑故鄉 林玉山110紀念展》,嘉義市政府文化局,2018年7月,p.76。
臺展中的優勝畫家:軟心腸的野獸廖繼春
廖繼春等人(1902-1976)冊頁十二開
1洪瑞麟(1912-1996)盆花
油彩紙本 1937年作 33x47.5cm
2.待查 街景
油彩紙本 33x47.5cm
3.陳德旺(1910-1984)風景
油彩紙本 1937年作 33x47.5cm
4.呂基正(1914-1990)裸女
油彩紙本 1938年作 33x47.5cm
5.陳春德(1935-不詳)樹林
油彩紙本 1938年作 33x47.5cm
6.李石樵(1908-1995)石榴
油彩紙本 33x47.5cm
7.廖繼春(1902-1976)花圃
油彩紙本 33x47.5cm
8.陳夏雨(1917-2000)少女
油彩紙本 33x47.5cm
9.陳澄波(1895-1947)淡水觀音山
油彩紙本 33x47.5cm
10.楊三郎 (1919-1989)玫瑰花
油彩紙本 33x47.5cm
11.李梅樹(1902-1983)裸女
油彩紙本 33x47.5cm
12.張木養(1933-2000)裸女
油彩紙本 1975年作 33x47.5cm
把感性交給了理性的畫家:萬米的長跑者李石樵
廖繼春等人(1902-1976)冊頁十二開
1洪瑞麟(1912-1996)盆花
油彩紙本 1937年作 33x47.5cm
2.待查 街景
油彩紙本 33x47.5cm
3.陳德旺(1910-1984)風景
油彩紙本 1937年作 33x47.5cm
4.呂基正(1914-1990)裸女
油彩紙本 1938年作 33x47.5cm
5.陳春德(1935-不詳)樹林
油彩紙本 1938年作 33x47.5cm
6.李石樵(1908-1995)石榴
油彩紙本 33x47.5cm
7.廖繼春(1902-1976)花圃
油彩紙本 33x47.5cm
8.陳夏雨(1917-2000)少女
油彩紙本 33x47.5cm
9.陳澄波(1895-1947)淡水觀音山
油彩紙本 33x47.5cm
10.楊三郎 (1919-1989)玫瑰花
油彩紙本 33x47.5cm
11.李梅樹(1902-1983)裸女
油彩紙本 33x47.5cm
12.張木養(1933-2000)裸女
油彩紙本 1975年作 33x47.5cm
在石川的獨木橋上:一個成功者的孤影藍蔭鼎
西洋繪畫的拉丁情調:臺陽的主幹楊三郎
臺陽之雕塑家:陳夏雨和蒲添生
廖繼春等人(1902-1976)冊頁十二開
1洪瑞麟(1912-1996)盆花
油彩紙本 1937年作 33x47.5cm
2.待查 街景
油彩紙本 33x47.5cm
3.陳德旺(1910-1984)風景
油彩紙本 1937年作 33x47.5cm
4.呂基正(1914-1990)裸女
油彩紙本 1938年作 33x47.5cm
5.陳春德(1935-不詳)樹林
油彩紙本 1938年作 33x47.5cm
6.李石樵(1908-1995)石榴
油彩紙本 33x47.5cm
7.廖繼春(1902-1976)花圃
油彩紙本 33x47.5cm
8.陳夏雨(1917-2000)少女
油彩紙本 33x47.5cm
9.陳澄波(1895-1947)淡水觀音山
油彩紙本 33x47.5cm
10.楊三郎 (1919-1989)玫瑰花
油彩紙本 33x47.5cm
11.李梅樹(1902-1983)裸女
油彩紙本 33x47.5cm
12.張木養(1933-2000)裸女
油彩紙本 1975年作 33x47.5cm
-摘自 謝里法:目錄,(臺灣美術運動史),2017,藝術家出版社
寶島美術的開闢與啟蒙
繪畫傳統與文化源流
滿清王朝,把臺灣社會從一個移民墾殖的型態,逐漸帶入文教初興的狀態。作為漢人藝術主流的文人書畫,也逐漸在臺灣生根發展。這些清代流寓文士和本地畫人的作品,無形中寄託了本地社會「粗獷」、「狂野」的美感傾向與文化特質,使臺灣居民不論自己創不創作,都能透過作品的認同與欣賞,來表達自己特殊的品味與氣質。
新美術的黎明時代
日人的治台,是臺灣文化另一次嚴重的割裂,但也是台灣文化另一次新血的注入。日治前期,不論日本的文化是如何透過新式教育,逐漸灌注到臺灣的社會,但在藝文的表現上,基本上仍是前清文化的延續。直到一九二O年代,也就是日治中期,「新美術運動」的新一代知識份子,才正式取代傳統文人雅士和民間匠師的地位,成為臺灣美術的主流。
新美術運動與展會
臺灣的「新美術運動」,一般是從一九二七年,也就是臺灣總督府舉「第一屆臺灣美術展覽會」(簡稱「臺展」)那一年起論。這個展覽在舉辦十屆後,進行改組,中斷一年,並在一九三八年改稱「府展」 (臺灣總督府美術展覽會),繼續舉辨,合計「臺展」、「府展」,前後共舉辦了十六屆十七年的時間;它幾乎帶動了臺灣所有美術創作者,每年積極投入參展、競賽的大漩渦中;進而培養出日後成名的臺灣第一代西畫家,也提昇了臺灣民眾對「藝術」獨立價值認知與欣賞的能力。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日本戰敗,臺灣歸還中國。臺灣的美術發展進入另一個新生的契機,這個被稱作「光復」的時刻,臺灣人是以一種「興奮」「熱烈」的心情來迎接的。此後「臺灣省全省美術展覽會」(簡稱「省展」)成為臺灣最重要官辦美展,延續日治時期「臺、府展」的規模,正是在這樣的一種心情下,正式成立;並與戰前即已成立的「臺陽美展」,成為戰後臺灣的兩大展覽。
-摘自蕭瓊瑞:導論/近代歷史圖像與建築, (台灣美術史綱),2007,藝術家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