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

虎虎生風 壬寅開春特展

林玉山,歐豪年,孫家勤

壬寅年談畫虎

文 / 前國立故宮博物院副院長 林柏亭

新年歲次壬寅,寅之生肖屬虎。明商輅有詩云:「壯哉於菟(虎)豪且雄,猛氣不與凡獸同。吞牛伏豹爪牙利,空谷一嘯來天風。黑為文兮白為質,光彩斑斑炫晴日。妥尾橫行不畏人,百獸滿山皆股慄 …..」
虎古人稱百獸之王,是大型的肉食動物,行動迅捷靈活,善於潛伏撲擊,神出鬼沒。嘴中兩副巨牙,就像四把銳利的匕首。吼聲雄渾如雷,山嶽為之震動。眼光凌厲如電令人不寒而慄,百獸遇之無不畏懼狂避,連人也都談虎色變。

回顧關於畫虎的歷史:依據考古的發現到了漢代才有較多的相關資料,如畫像磚或其他器物的紋飾。可推知當時應有一些畫虎之作,如通溝(吉林集安)漢墓壁畫的〈狩獵圖〉,即有獵人追射老虎的畫面,至於畫在紙絹之作,因保存困難而失傳。

高句麗狩獵圖壁畫
舞踴墓位於集安禹山南麓的緩坡上,為禹山墓區第458號墓,系大型封土石室壁畫墓。壁畫保存較好,自1956年以來多次維修,1977年封護。此為繪於舞踴墓主室北壁的壁畫。

早期的畫虎,虎只是畫面中的配角或裝飾圖案,還沒有以畫虎聞名的畫家出現。至唐代有善畫龍馬虎豹的李元嘉、畫虎鬥牛圖的李漸,五代有善畫牛虎的道士厲歸真。以上三人其實是屬於兼擅畫虎,至宋代的趙邈齪才是專擅畫虎名家。徽宗御府中藏有趙氏畫作八件都是畫虎,《宣和畫譜》留下對他的評論云:「善畫虎,不惟得其形似,而氣韻俱妙。蓋氣全而失形似,則雖有生意,而往往有反類狗之狀;形似備而乏氣韻,則雖曰近是,奄奄特為九泉下物耳。」趙氏畫虎雖已失傳,從評論可知他處於宋人講究寫生的時代,需用心觀察描繪,追求形神兼具的情境。至宋末,法常(牧谿)則流傳下幾件水墨禪畫的虎圖。

牧谿《龍虎圖》京都大德寺藏

元代文人畫盛行,重氣韻與筆墨輕形似。喜追法古意,略去形似與氣韻需兼備,以及宋人寫生的藝術觀。因此元代文人偏向可發揮筆墨的寫意山水、花卉,畜獸類的作品則急速萎縮(畫馬尚有趙孟頫、任仁發)。文人畫潮對明清時期的影響極大,以致很難找到畫虎名家或畫虎名作。
其實並非明清時期沒有人才,而是文人畫成為藝壇之尊,非此流者受到忽視或貶抑。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元人畫虎〉、〈元人仙女圖〉(仙女旁有獅虎為伴,這兩件傳為「元人」之作,宜歸為「明人」。) 即屬明代畫虎之佳作。明清當然還留下一些其他人的作品,可惜佳作不多。有些畫虎正如《宣和畫譜》之評:「蓋氣全而失形似,則雖有生意,而往往有反類狗之狀。」

〈元人畫虎〉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元人仙女圖〉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近代因為東西文化交流頻繁,至二十世紀初,歐洲傳來的古典、寫實、印象等畫派在藝壇上形成相當大的影響。喚起畫家重新對於形似及色彩的重視,近代之繪畫已朝多元化發展。畫虎之作也有多元化的表現,多數強調虎之矯健勇猛,出沒於峻岩山林;也有描繪神話意味的風虎雲龍;乳虎之可愛、母子之親情…..等。追求「形神兼備」,已是許多近現代畫家不約而同的方向。

長流美術館在此春節期間推出畫虎特展,展出呂汝濤、林玉山、章思統、孫家勤、歐豪年、涂璨琳、華三川、馮大中,以及三尾吳石、宋石等近現代名家之作,為壬寅之年迎來「福虎生風」、「虎躍錦程」。

視頻<壬寅年談畫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