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千以個人之力開創了中國藝術市場精品化、國際識別度提升的創舉,有別於傳統國畫各畫派只能在區域內銷售、地位不高的侷限,張氏兼具詩、書、畫文學素養、開創性的「潑墨山水」水墨畫技法與商業頭腦的人格特質,為幫助華人藝術品站上國際奢侈品殿堂的最大推手。本文將透過張大千生平、作品特色與歷年拍品價格介紹,幫助您逐步瞭解這位身帶傳奇色彩的華人藝術大家。
張大千生平、習畫歷程
原名張正權,又名爰,字季爰,號大千,別號大千居士,原籍四川內江人。其「大千」源自張氏早年皈依佛門時,由松江禪定寺住持為其作法名「大千」,還俗後保留法名,隨著畫作明揚各界,使得「張大千」3字日漸廣為人知。
- 自幼隨母親學畫,其母亦為知名女畫家曾友貞,擅長工筆畫作
- 1917年與兄長張澤同赴日本京都,學習繪畫及織染工藝
- 1919年返上海,拜曾農髯、李瑞清為師,學習詩文書畫,受石濤跟八大山人的作品影響深遠
- 1927年始遊歷中國各省名山大川,包含黃山、峨眉山等
- 1929年擔任第一屆全國美展幹事
- 1933-1934年間擔任南京國立中央大學藝術系教授
- 1941-1943年間赴敦煌,由以臨摹敦煌石窟壁畫時,受到隋唐繪畫技法、色彩用度與人物畫作影響畫風甚深;並於1934年出版《大風堂臨摹敦煌壁畫》,為中國歷史上首次,耗費鉅資完成的大規模敦煌壁畫臨摹計畫;也讓中國藝術界開始重視本國文物精華的保存工作。
- 1949年因中國內戰短暫遷居台灣,隨後移居香港
- 1950-1953年分別移居印度、阿根廷、巴西聖保羅
- 1956年張大千曾與畢卡索談話切磋,並逐漸將西方抽象主義應用在中國傳統水墨畫作上,並發展出「潑墨山水」的「潑彩」作畫風格,廣受各界藏家歡迎。
- 1969年旅居美國與各界畫家交際來往,為繪畫創作鼎峰時期
- 1977年定居台灣,建摩耶精舍
- 1983年過世後,家屬將摩耶精舍捐給國立故宮博物院,轉為張大千紀念館。
張大千作品特色
張大千一生擅長多種繪畫風格,每年累積畫作高達500幅之多,同時其臨摹畫作神似原畫,且作畫技巧高超,受到海內外多家博物館收藏;張氏創作生涯中晚期不因眼疾棄筆,反倒融合中西繪畫精神,所開創之「潑墨」技法,名揚海內外,是現今水墨畫拍賣市場屢創新高價位的傳奇藝術家。
張大千作品歷史拍賣價格
張大千畫作一經展出,幾乎都需數輪叫價,往往讓作品攀升至全新價格高度,是最適合收藏家珍藏的藝術家作品之一:
- 張大千1982年作品《桃源圖》-2016年香港拍賣價約10億台幣
張大千1982年作品《桃源圖》 圖片來源:中國時報新聞網
《桃源圖》為張大千晚年創作作品,以青石礦物顏料為基,造名山碧森聯野;看小舟波渡、靜觀桃花爛漫於絕人之境,道出詩作「種梅結實雙溪上,總為年衰畏市喧;誰信阿超才到處,錯傳人境有桃源」道出寄情筆下,渴望暫避人間喧囂的求靜之心。
- 張大千1978年作品《秋曦圖》-2021年北京拍賣價約8.5億台幣
張大千1978年作品《秋曦圖》 圖片來源:世界新聞網
《秋曦圖》全幅以張大千自創之全潑彩技法作畫,以石青、石綠等礦石顏料,搭配粉白與赤橙元素交相搭配,創造秋風起,遍地朱韻斑斕的水墨寫意精神。
- 張大千1976年作品《碧峰古寺》-2021年香港拍賣價約7.4億台幣
張大千1976年作品《碧峰古寺》 圖片來源:中國佳士得
於佳士得香港「二十及二十一世紀藝術晚間拍賣」中,由張大千贈與李祖萊、李德英夫婦的《碧峰古寺》,為張大千探訪加州峽谷美地、圓石灘等著名景點後,將獨特的西岸懸崖、峽谷風情融入畫作的藝術結晶。
- 張大千1948年作品《千里江山圖》-2022年香港拍賣價約13.9億台幣
張大千1948年作品《千里江山圖》 圖片來源:蘇富比
張大千取王希孟〈千里江山圖〉畫作為基,兼以沒骨、青綠、金碧技法,水上波紋以金線細鈎出冷暖色調變化,反映出陽光映照出河面粼粼金光,處理手法之細膩實為張氏化作中極罕見案例。
華人藝術鑑賞|長流美術館,張大千作品館藏最豐富的藝品典藏機構
創立於台灣的長流美術館,館內珍藏眾多來自中國、台灣大家的經典作品,其中尤以頗豐的張大千作品典藏數量而屢創亞太地區的拍展新高聞名,提供您一覽眾多出自張大千手筆的潑墨山水與字畫作品,感受詩、書、畫三棲的藝術家珍品。
若是對華人水墨畫藝術感興趣者,長流美術館也提供專業的藝廊經紀人諮詢服務,幫助您搜尋心儀藝術藏品,或是為您的手中藝品分析、鑑價的藏品交流服務。
歡迎透過長流美術館藝術品收藏與私人洽購服務官網頁面,瞭解更多典藏相關資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