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畫傳奇

陳澄波〈驟雨之前〉

陳澄波

陳澄波〈驟雨之前〉1932年 油彩帆布 60.5×72.5cm
文.黃承志

畫作說明

陳澄波1932年所作油畫〈驟雨之前〉是非常難得的精品,驟雨俗稱西北雨,也就是氣象預報的雷陣雨,是台灣夏日午後常見的天氣,來得急去得快,先是烏雲密佈、昏天暗地接著傾盆大雨、雷電交加,不久就雨過天晴,大地煥然一新,雖然是大眾熟悉的景象,但敢去描繪這種題材的畫家卻少之又少,陳澄波的作品中也是唯獨僅有的一件,尺寸約二十號,一般常見的作品大都是八號、十號,二十號以上的就屬大作。
本畫描寫台灣南部在盛夏午後,烈日下突然烏雲密佈、驟雨將至之情景,人們攜帶家當急忙趕路的一剎那,還有雷陣雨欲來,狂風大作、飛沙走石,棕葉婆娑起舞的景象,表現得唯妙唯肖。
構圖嚴謹,用筆流暢瀟灑,活潑生動,整幅畫面色彩濃郁厚重,土黃色的路面上呈現烏雲的陰影,路兩旁的的棕樹也沙沙作響,行人匆匆的身影,左下方的小溪流水急促加上天空的雲彩亦籠罩著藍天白雲與烏雲混雜的詭譎氛圍,一切的細節掌控得淋漓盡致,可圈可點,唯有身歷其境才能感受驟雨將至的神秘現象,也必須具備神來之筆的功力,才能將那時間極短暫而變化又極大的一剎那詮釋得如此傳神,實屬不可多得的傑作。

陳澄波(1895-1947)嘉義市人,台灣前輩油畫家,決瀾社和藝苑會畫研究所成員,與台灣前輩畫家李石樵、廖繼春等人創立台陽美術協會,東京藝術大學畢業,1926年入選日本帝展,曾任上海新華美專等多所院校油畫教授。
其在繪畫上的成就和推展中國近代油畫的努力,功不可沒,是台灣近現代藝術史上重量級的藝術家,作品廣為兩岸及亞洲各大美術館所收藏。
陳澄波1947年歿於二二八事件中。

約1929-1931年陳澄波攝於上海,其後畫作為〈清流〉

陳澄波 照片

佳士得拍賣公司重點拍品

2000年10月15日台北佳士得西畫秋拍專場,收錄了陳澄波這幅〈驟雨之前〉,與常玉的〈側躺的女人〉並列為此場專拍最受矚目的兩件拍品之一,除了廣告與海報等以此為主力宣傳,圖錄也特別跨六頁篇幅來介紹,可見拍賣公司對陳澄波的重視,〈驟雨之前〉估價台幣800至1200萬,與常玉〈側躺的女人〉估價台幣900至1200萬並列為這場拍賣估價最高的二件作品,今周刊雜誌亦針對此事特列詳細報導。
由於陳澄波教授的作品稀有,加上這件是如此開門的典型精品,佳士得拍賣公司特別安排在台北、新竹、台中三地舉行預展,所到之處皆備受矚目,感認為無上精品,在綜合評估下,這幅傑作預估拍價可達1000萬台幣以上。

家屬質疑 輿論四起

佳士得拍賣公司於拍賣會前特別邀請陳澄波的公子陳重光先生到場參觀,在記者會聯訪時,陳重光先生表示並沒有看過家父繪過此幅畫作,直指畫作的樹葉綠色部分過於陰暗,2000年9月22日自由時報及中國時報社更是以〈陳澄波畫作,兒子難辨真偽[驟雨之前]現身拍賣會,陳重光指未曾看過,盼能以科學鑑定年代〉為標題質疑畫作是否為真跡,頓時間疑雲四起、輿論紛紛,各種臆測傳聞充滿藝術拍賣市場。

〈驟雨之前〉 慘遭撤拍

拍賣公司對於徵件、上拍甚至撤拍都握有絕對的決定權,由於〈驟雨之前〉質疑聲浪甚囂塵上,佳士得拍賣公司在不堪壓力下決定撤拍,參加拍賣者也只能遵照拍賣公司的決策。
2000年10月15日下午三時,台北佳士得西畫秋拍專場在台北富邦人壽大樓開拍,在沒有說明任何理由的情形下,拍賣官現場宣佈陳澄波〈驟雨之前〉撤拍,現場所有藏家皆深感錯愕,畫主更是晴天霹靂。隔日,中國時報、聯合報都有大篇幅的報導。

畫主失利 愁雲慘霧

原本一件被認定的高價精品,竟蒙贗品疑雲,預期的豐沛收穫頓時間皆化為烏有,摧毀了許多安排好的規劃,慘遭撤拍後畫作表面上好像完整無損,實際上價值是損失慘重,藏家們風聲鶴唳,不敢輕易出手,真如驟雨將至,愁雲慘霧,這幅畫等於被判了死刑。
在拍賣會前佳士得認定是精品且估價達新台幣800萬元以上,畫主深信可以高價售出,便早已安排了進貨、修繕等等支出並開立支票,預期拍賣會結束後可立即償還,沒想到事態急轉直下,成交失利外還積欠了龐大債務,同時債主亦追討甚急,一時之間陷入絕境、走投無路。

孤立無援 借款150萬台幣救急

畫主是畫廊同業也是認識多年的老友,他帶著〈驟雨之前〉來尋求援助,因為支票到期日在即,急需新台幣150萬,便趕緊籌錢相助,以免悲劇發生。
接著建議把畫送至畫廊協會鑑定,因為這幅確實是難得的精品,保存的也相當完整,越看越賞心悅目,不禁疑問當時是佳士得拍賣公司的專家們鑑定的精品,又是宣傳行銷的王牌主力,怎麼在家屬的一個疑問下就喪失信心,貿然撤拍了呢?

畫廊協會認證 鑑定真跡

在畫廊協會主持的鑑定會議上,作品的風格、筆法、表現的水準、材料的年代都無懈可擊,至於陳澄波教授的家屬提出的綠色用色過於暗沉,其實是陳澄波教授特意為之的細節,驟雨將至時天空呈現黑天暗日、烏雲密佈的景象,在顏料的使用上自然力求無光,加上油畫顏料經過六、七十年也會變得相對暗淡,專家們從各個細節切入剖析後都將鑑定結果指向真跡,而家屬所謂沒有見過陳澄波教授創作這幅畫作的質疑也變得不足為道了。
暴雨之後,撥雲見日,畫廊協會爾後開立的「真跡鑑定書」,使這幅〈驟雨之前〉重見曙光,順利以高價售出,也解決一場「真偽辯證」的危機。

附註

2000年本人當選畫廊協會理事長,正逢台灣景氣的低潮,藝術市場價格也從至高點往下修正整理,當時有不肖畫廊業者專門販售偽作,甚至刊登大篇幅廣告混淆視聽,重創正派經營的業者,事態嚴重,使得原本萎靡不振的藝術市場雪上加霜,痛苦不堪,於是本人率同畫廊協會所有理監事到文建會陳情,要求遏止歪風,當時的文建會主委陳郁秀表示沒有鑑定的編制,也缺乏專家可以執行,最終在雙方的協調與溝通下協議,文建會同意畫廊協會自行籌備鑑定事宜,畫廊協會便制定了鑑定與鑑價的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