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畫短片

雲水山徑尋幽壑─黃君璧的美術史定位及其水墨美學

Featured Video Play Icon

大藝術家 黃君璧

評介撰文 / 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名譽教授.美術史家 蕭瓊瑞

黃君璧於臺北和平東路白雲堂畫室作畫

黃君璧的美術史定位

1948年冬,黃君璧首次赴台,與時任《中華日報》發行人的梁寒操,在台北中山堂舉行書畫聯展。次年(1949),台灣省立師範學院圖畫勞作專修科改「藝術系」,聘黃任教授兼首任系主任;時黃氏乃52歲之齡,俟黃自該職務退休,已是1971年年中,那年黃君璧74歲,前後任職23年。

此23年間,是戰後台灣美術劇烈變動的一個時代,黃君璧位居當時全台最重要的美術學系負責人,其個人的思想、畫風,以及如何和這樣的一個時代互動,也成為研究戰後台灣美術史的一個重要面向。

黃君璧在戰後台灣畫壇,獲得權威式的尊崇地位,固然和他主持台灣師院藝術系,也擔任台灣省全省美展評審委員這樣的背景經歷有關,但顯然關鍵還不僅止於此。黃君璧在戰後台灣畫壇,乃至一般社會人士心目中的崇高地位,其實也和他長期擔任台灣最高領導人蔣介石夫人宋美齡的繪畫老師有關。

黃君璧與宋美齡之間的師生情誼,加上蔣介石對故宮文物的重視與支持,標示了國民黨政權在戰後台灣的一個重要文化道統象徵;也成為日後台灣政府在對抗中共政權「文化大革命」時,推動「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最重要的基礎,黃君璧在這之間則奠定了其「畫壇宗師」的崇高地位。

黃君璧的水墨美學

蕭瓊瑞教授在1990年〈中國美術現代化運動與台灣地方性風格的形成──一個史的初步觀察〉一文中,曾對中國近代美術發展,提出「兩條路徑」的觀察;略謂:「汲古潤今」與「學習新法」是中國近代美術發展最重要的兩條脈絡,也是「中國美術現代化運動」最主要的兩股力量。所謂的「汲古潤今」,就是自內、向上,從傳統的文化遺產中去尋求養分。至於「學習新法」一路,則是向外,包括:日本、歐洲、美國,或稍後的蘇聯等,學習新的表達方式、媒材與技法。

從上述的說法觀,黃君璧顯然同時兼跨兩路,且一生在這兩條路徑上來回思索、嘗試。一件今由長流美術館收藏的〈遊藝圖〉橫軸,正是1923年的作品,以工筆設色手法,描繪一群休憩遊樂的文人,有一隻看似會跑動的迷你馬,由一位庶民操弄,另有拿著玩馬球所用的長竿的僕人等….;畫幅左下以細筆落款:「癸亥二月君璧黃允瑄臨」,允瑄是黃氏本名,而所臨的正是唐代畫家周昉的風格。此時,他因與廣東書畫收藏家田溪書屋主人何荔甫、冠五父子,及小廉州館主人劉玉雙、劬學齋主人黃慕韓等交好、過從甚密,而得以多方觀摩古作、鑑別真偽,並臨摹研究;甚至在1925年間,自己也購得明末四僧畫軸,而展開古人名作的收藏、研究。俟1936年,遷居南京,任中山文化館研究員,投入《中國繪畫史》的編撰,並與前提畢生整理古代畫論的黃賓虹結成忘年之交。從這些經歷看,黃君璧自「汲古潤今」此一路徑切入的努力,應是相當明顯的。

黃君璧(1898-1991)遊藝圖

黃君璧(1898-1991);遊藝圖
設色絹本 1923年作 40.5x107cm
資料:《黃賓虹|徐悲鴻|黃君璧:長流美術館50週年紀念選》,藝術家出版社/長流美術館,2024年1月,p.108-109。

然而,對「學習新法」的用心,顯然也不容輕忽,從追隨李瑤屏學習開始,課程上便有水彩及石膏素描的訓練;黃君璧曾說:「吾師李瑤屏氏,國畫、西畫均所擅長。最初教導吾等學畫水彩、石膏素描;其後始授以國畫。」因此黃氏雖未出國留學,但在早年的學習中,基本上都是從「學習新法」的一路切入。這樣的入徑,也使他日後在「國畫革新」的立場上,得以和徐悲鴻結成至交;1937年黃君璧受中央大學校長羅家倫之聘,任該校藝術系國畫教授,與任西畫教授的徐悲鴻成為同事;徐悲鴻曾為黃氏作像,並題記:「天下何人不識君?黃君到處留清名;……倘以君璧比群山,應似黃山境界寬;巉巉峰巒君之筆,溶溶雲起性情閑。……」對黃氏的人格、畫品均有所贊美。俟1943年徐氏接任系主任後,兩人因理念上的相近,感情更密。

一件作於1947年、今存藏長流美術館的〈竹石圖〉,是以純墨色畫成,由黃君璧畫石、陳方補竹,是在1947年秋夜的宗蔭室雅集中,送「碧微先生大法家正之」的作品。陳方是當年蔣介石的機要人員,抗戰時任職委員長「侍從室」,工書、善畫,又能詩文,戰後赴台,為「七友畫會」成員。碧微即徐悲鴻元配蔣碧微,二人婚後聚少離多,漸生嫌隙,1944年簽署離婚。「宗蔭室」即蔣碧微的室名。此作亦呈顯黃君璧與徐氏親友間的親密關係。

唯1949年之後,徐氏已於稍前北上另創國立北平藝專(即今中央美術學院),黃氏則輾轉前往台灣;二人因政權的歸屬分離,卻也分別在兩岸藝壇扮演了重要的官方主流領導角色,影響頗鉅。

陳方(1897-1962)/黃君璧(1898-1991)竹石圖

陳方(1897-1962)/黃君璧(1898-1991);竹石圖
水墨紙本 1947年作 131x65cm
資料:《近代百家書畫名蹟集粹》,長流美術館,1990年12月,p.136。《黃賓虹|徐悲鴻|黃君璧:長流美術館50週年紀念選》,藝術家出版社/長流美術館,2024年1月,p.110。

黃君璧戰後創作的面貌

黃君璧的創作,數量相當龐大,題材也多元廣闊,同時一生展覽無數,官方與民間之收藏均豐,今以長流美術館的藏品,一窺其戰後創作的面貌。

一件創作於1957年的〈溪山山居〉,以較寬鬆疏淡的筆觸,描繪前景的山巔,巖上老樹垂枝占據畫幅中心,濃淡畫成的樹葉、藤蔓,顯現一種荒蕪中特有的生命力,巖下是清雅的溪流及隱藏在林木中的居家,遠景則為高聳的山勢,白雲橫亙其間,雲山、溪水、幽壑、山居…..,始終是黃君璧心靈嚮往的情境;此作保有較自由靈動的筆勢,還不是後來人們較熟悉的黃氏山水風格。1957年,也是台灣現代藝術逐漸抬頭、學生輩組成「五月畫會」並開始推出連續年展的一年。

黃君璧(1898-1991)溪山山居

黃君璧(1898-1991);溪山山居
水墨紙本 1957年作 103x41cm
資料:《黃賓虹|徐悲鴻|黃君璧:長流美術館50週年紀念選》,藝術家出版社/長流美術館,2024年1月,p.116。

一冊十開的《山水嘉蔬冊頁》,作於1960年,一山水、一花果參差排列,但山水四幅、花果六幅;花果分別為芙桑、蓮藕、白菜加荸薺加蘑菇,以及石榴,和兩幅清竹,其中一幅落款:「迎風弄月,瀟洒一生。」另石榴一幅則作:「看他開口處,談笑落珠璣。」山水除一幅巖壁下泛舟外,另三幅均為溪山山居圖式。這類山水和蔬菓合輯冊頁,也是黃氏較為少見的作品,呈顯藝術家的處世態度和當時心境。是年,黃氏作品由國立歷史博物館送往巴西參展「聖保羅雙年展」,獲巴西美術學院贈予榮譽院士榮銜。

黃君璧(1898-1991)山水嘉蔬冊頁(十開)

黃君璧(1898-1991);山水嘉蔬冊頁(十開)
水墨紙本 1960年作 30.1x30.5cmx10
資料:《渡海三家 張大千/溥心畬/黃君璧彩墨精華特展》,長流美術館,2010年12月,p.266-274、323。《黃賓虹|徐悲鴻|黃君璧:長流美術館50週年紀念選》,藝術家出版社/長流美術館,2024年1月,p.120-121。

1960年,也是台灣中部橫貫公路通車的一年。這是一條工程艱鉅舉世聞名的公路,對台灣國防、經濟均影響重大;奇峻壯偉的景觀,也成為觀光的勝地,吸引許多畫家前往寫生、創作。這年起,黃君璧便多次結伴前往寫生,完成於1968年的〈武陵溪畔〉,也是其中一件頗富特色的佳構。

這件作品的構圖,採取主山半截的方式,以深遠的手法,由近而遠、迂迴深入,前景濃墨而筆觸粗獷、遠景輕淡而筆簡;中間以白雲聯結,又有一橋相聯,虛實均俱。題跋於左上一角,詩作:「峭壁插天際,連山有石橋;武陵溪畔路,草樹接雲霄。」落款:「戊申冬遊梨山武陵農場,道中詩稿。」雲水山徑尋幽,既是黃氏山水構圖的常模,也是個人生處亂世的自適之道。

黃君璧(1898-1991)武陵溪畔

黃君璧(1898-1991);武陵溪畔
設色紙本 1968年作 176.5x94cm
資料:《渡海三家 張大千/溥心畬/黃君璧彩墨精華特展》,長流美術館,2010年12月,p.290。《黃賓虹|徐悲鴻|黃君璧:長流美術館50週年紀念選》,藝術家出版社/長流美術館,2024年1月,p.123。

1969年,黃君璧有一趟南非之旅,原是應南非開普敦博物館之邀前往、並在約翰尼斯堡美術館舉行個展的一次單純之旅,但因此順道走訪了世界三大瀑布:維多利亞瀑布、衣瓜索瀑布,及尼加拉瓜瀑布,而促使他個人創作進入一個嶄新的階段。此後,巨大的瀑布,成為畫面經常出現的題材,如:未註年代、但筆法嚴謹的巨幅〈衣瓜索瀑布〉,及以較多墨韻畫成的〈飛泉雷鳴〉及〈碧湖流泉〉等,都可感受到黃君璧較偏向內斂的情感,似乎在這些巨大瀑布的描繪中,取得渲洩的出口。

黃君璧(1898-1991)衣瓜索大瀑布

黃君璧(1898-1991);衣瓜索大瀑布
設色紙本 94x184cm
資料:《黃君璧書畫集・3》,臺北歷史博物館,1987年,圖版35。《渡海三家 張大千/溥心畬/黃君璧彩墨精華特展》,長流美術館,2010年12月,p.277。《百年華人繪畫 彩墨專冊》,長流美術館,2016年6月,p.106。

黃君璧(1898-1991)飛瀑雷鳴

黃君璧(1898-1991);飛瀑雷鳴
設色紙本 1960年代 33.5x33.5cm
資料:《黃賓虹|徐悲鴻|黃君璧:長流美術館50週年紀念選》,藝術家出版社/長流美術館,2024年1月,p.132。

黃君璧(1898-1991)碧湖流泉

黃君璧(1898-1991);碧湖流泉
水墨紙本 1970年代 117x59.5cm
資料:《黃賓虹|徐悲鴻|黃君璧:長流美術館50週年紀念選》,藝術家出版社/長流美術館,2024年1月,p.155。

然而一般人可能較不瞭解的是:也是因為這趟南非之旅,參觀了該國動物園,促使黃君璧也創作了另一批以獅子為題材的作品。

一件高94公分、寬187公分的〈舐犢情深〉,用類似西方素描的細筆,掌握獅毛質感的畫法,描繪林木中一隻母獅和兩隻小獅休憩共處的情狀:母獅趴著身子對外,似有防患任何外敵侵擾的警覺,卻回頭溫柔地看著兩隻幼獅;而幼獅天真無邪、毫無戒心的模樣,也令人心生憐愛。這些作品是先以鉛筆寫生素描,回到畫室後再完成,並在當年(1969)年底(12月),假台灣省立博物館(今國立台灣博物館)舉行的「瀑布獅子特展」中展出。他在畫集〈前言〉中寫道:「…旅南非之日,曾遊動物園,珍禽異獸,固屬罕見,獅子雄姿,尤增興趣;徘徊數日,對態描形,坐臥俯仰,醒睡慵凶,各得若干。余于獸類,本少繪寫,知非所長故也,今合瀑布之作……,作紀遊展出。…紀遊筆墨,亦人生過程印象,非敢以此自炫,祇藉就教于同道耳。」

黃君璧(1898-1991)舐犢情深

黃君璧(1898-1991);舐犢情深
設色紙本 1969年作 92.4x184.6cm
資料:《黃君璧先生精品展》,臺北市立美術館,1987年,p.71。《飛瀑.煙雲.黃君璧》,雄獅圖書,1994年,p.130。《渡海三家 張大千/溥心畬/黃君璧彩墨精華特展》,長流美術館,2010年12月,p.279。《百年華人繪畫 彩墨專冊》,長流美術館,2016年6月,p.104。《黃賓虹|徐悲鴻|黃君璧:長流美術館50週年紀念選》,藝術家出版社/長流美術館,2024年1月,p.126-127。

完成〈舐犢情深〉的隔年(1970),又有〈墨梅〉之作,是題贈給彧華伉儷的作品;梅枝的曲折扭轉,一濃一淡,糾纏相生,扶搖直上,頗有隱喻夫妻情深、生命綿長之深意。此外〈松石並壽〉,雖無紀年,但應也是此時期之作,由陳子和寫松、黃君璧補石,均是藝壇應酬、唱和之作。

陳子和(1910-1984)/黃君璧(1898-1991)松石並壽

陳子和(1910-1984)/黃君璧(1898-1991);松石並壽
水墨紙本 1960年代 136.5x68cm
資料:《渡海三家 張大千/溥心畬/黃君璧彩墨精華特展》,長流美術館,2010年12月,p.282。《黃賓虹|徐悲鴻|黃君璧:長流美術館50週年紀念選》,藝術家出版社/長流美術館,2024年1月,p.125。

黃君璧(1898-1991)墨梅

黃君璧(1898-1991);墨梅
水墨紙本 1970年作 104x35cm
資料:《黃賓虹|徐悲鴻|黃君璧:長流美術館50週年紀念選》,藝術家出版社/長流美術館,2024年1月,p.192-193。

1971年的《四季山水》水墨設色四屏,分別為:〈春江水暖〉、〈荷塘清夏〉、〈雲山秋色〉、〈冬溪釣雪〉,是黃氏山水繪畫的總集成。這年,黃君璧63歲,正式自國立台灣師大美術系系主任職務退休,進入退休後全力創作的生命階段。

黃君璧(1898-1991)四季山水

黃君璧(1898-1991);四季山水
設色紙本 1971年作 110x36cmx4
資料:《渡海三家 張大千/溥心畬/黃君璧彩墨精華特展》,長流美術館,2010年12月,p.292-293。《黃賓虹|徐悲鴻|黃君璧:長流美術館50週年紀念選》,藝術家出版社/長流美術館,2024年1月,p.134-135。

黃君璧退休後的山水創作

黃君璧退休後的創作,從長流美術館的收藏檢視,可分為兩大系統,一是山水、一是花鳥。

1973年作於香港的〈冬日山水〉,是和其學生林清靈合繪之作;此作以墨點為主,和黃氏一向多變的皴法較為不同,但畫幅右側之飛瀑、山徑,仍為黃氏一向構圖中的元素。

先是黃君璧1971年退休後,當年10月即應韓國國家博物館(今現代藝術館)之邀,前往個展,並接受慶煕大學贈予的最高榮譽大學獎章;隔年(1972),轉往香港,乃有1973年和同為廣東人的學生林清霓合畫〈冬日山水〉之作。5月,還在香港大會堂舉行個展,展出近作約80餘幅,多為巨幅白雲飛瀑。

黃君璧(1898-1991)/林清霓(1914-不詳)冬日山水

黃君璧(1898-1991)/林清霓(1914-不詳);冬日山水
水墨紙本 1973年作 69x138cm
資料:《黃賓虹|徐悲鴻|黃君璧:長流美術館50週年紀念選》,藝術家出版社/長流美術館,2024年1月,p.136-137。

1974年的〈雲壑流泉〉,也是大瀑布之作,右方前景的巨岩、山石、老松,襯托後方的飛瀑,乃至遠方的山居;素淡、悠遠中,瀑布轟然有聲,相對於老松的靜默無語。

黃君璧(1898-1991)雲壑流泉

黃君璧(1898-1991);雲壑流泉
設色紙本 1974年作 54x89cm
資料:《黃賓虹|徐悲鴻|黃君璧:長流美術館50週年紀念選》,藝術家出版社/長流美術館,2024年1月,p.140-141。

同年(1974)的〈林壑秋色〉,回乾筆設色的手法,在直幅的畫面中,空間層層推遠,題跋於畫幅左上天空處,作:「盤?睥睨乃是翰墨家生平所養之氣,崢嶸奇崛,磊磊落落,如老甲聯雲,時隱時現,人物、草木、舟車、環廓,就事就理,令觀者生入山之想,乃是石濤此論旨哉斯言。」落款:「甲寅夏日畫於白雲堂,君翁黃君璧。」崇山、茂林、白雲、瀑布、溪壑、山居….,綠林中摻雜紅葉,乃初秋之象。

黃君璧(1898-1991)林壑秋色

黃君璧(1898-1991);林壑秋色
設色紙本 1974年作 142x75.5cm
資料:《時間的刻度 臺灣美術戰後五十年作品展》,長流美術館,2003年3月,p.102。《渡海三家 張大千/溥心畬/黃君璧彩墨精華特展》,長流美術館,2010年12月,p.298。《百年華人繪畫 彩墨專冊》,長流美術館,2016年6月,p.101。《黃賓虹|徐悲鴻|黃君璧:長流美術館50週年紀念選》,藝術家出版社/長流美術館,2024年1月,p.139。

1978年的〈溪山深隱〉,又畫於香江,則深秋之景。筆墨豐實中,帶著一份淡遠心境,畫幅左側有飛瀑由遠而近,層層下墜,激起濛濛水氣;右側山林中,則有一條山徑,由下而上,達於前山山巔草屋,內有一案前讀書老者,正是藝術家本人理想生活的形塑;而這種赭紅的色彩,也是黃氏山水的特色。

黃君璧(1898-1991)溪山深隱

黃君璧(1898-1991);溪山深隱
設色紙本 1978年作 120x60cm
資料:《黃賓虹|徐悲鴻|黃君璧:長流美術館50週年紀念選》,藝術家出版社/長流美術館,2024年1月,p.143。

同年(1978),又有《四季山水》之作。四季中除了冬景的〈溪山雪霽〉外,其他三季的〈春山覓句〉、〈夏日溪居〉,及〈秋林晚色〉,都以瀑布為主景,而夏日的瀑布水勢尤為豐沛。

黃君璧(1898-1991)四季山水

黃君璧(1898-1991);四季山水
設色紙本 1978年作 56.5x29.5cmx4
資料:《渡海三家 張大千/溥心畬/黃君璧彩墨精華特展》,長流美術館,2010年12月,p.286-287。《黃賓虹|徐悲鴻|黃君璧:長流美術館50週年紀念選》,藝術家出版社/長流美術館,2024年1月,p.146-147。

同名為〈溪山雪霽〉者,1980年又有一幀橫幅之作,手法的寫實,一如西畫的水彩,但墨韻之柔美及留白之巧妙,均充分展露這位融合東西畫法的藝術家超卓的表現能力。

這是藝術家對季節變化相當有感的一年。1980年又另有《山水四屏》之作,分別為〈春溪策杖〉、〈負手閒吟〉、〈雲峰曉色〉,及〈雪霽霽群山〉,呼應在春、夏、秋、冬的自然季節變化中,各有不同的人文活動搭配。此作各幅均再配以丁治磐題詩,丁治磐是比黃君璧更年長4歲的知名書法家,文武兼備。

黃君璧(1898-1991)/丁治磐(1894-1988)山水四屏

黃君璧(1898-1991)/丁治磐(1894-1988);山水四屏
設色紙本 1980年作 (畫)40x27.5cmx4(詩堂)27.5x27.5cmx4
資料:《黃賓虹|徐悲鴻|黃君璧:長流美術館50週年紀念選》,藝術家出版社/長流美術館,2024年1月,p.166-167。

退休後的悠閒生活,使黃君璧的創作心情更為自由、率性,題材也多作古代文人心境之表現;如:1981年的〈觀泉圖〉,畫一持杖老人,立於此側平台松樹下,隔岸觀看對面山頂沖刷而下的多重瀑布,墨色清淡,卻氣勢十足。左下角鈐一閒章:朱文方印「君翁八十歲後作」。另一未記年代,但題註贈賀「育生仁弟嘉禮」的〈白雲飛瀑〉,筆法接近,或許也是此年前後之作。

黃君璧(1898-1991)觀泉圖

黃君璧(1898-1991);觀泉圖
設色紙本 1981年作 60x91cm
資料:《黃賓虹|徐悲鴻|黃君璧:長流美術館50週年紀念選》,藝術家出版社/長流美術館,2024年1月,p.172-173。

黃君璧(1898-1991)白雲飛瀑

黃君璧(1898-1991);白雲飛瀑
設色紙本 1970年代 68.5x35cm
資料:《黃賓虹|徐悲鴻|黃君璧:長流美術館50週年紀念選》,藝術家出版社/長流美術館,2024年1月,p.158。

1982年的〈一天涼露滿衣襟〉,一樣是以策杖緩行於山徑的古代文人為主題,以濃淡的墨筆點染而成,題跋:「一天涼露滿衣襟,遊到前峰山更深;遠岫瀑聲歌隱隱,挾節忘倦撥雲尋。」

黃君璧(1898-1991)一天涼露滿衣襟

黃君璧(1898-1991);一天涼露滿衣襟
水墨紙本 1982年作 120x59.5cm
資料:《渡海三家 張大千/溥心畬/黃君璧彩墨精華特展》,長流美術館,2010年12月,p.320。《黃賓虹|徐悲鴻|黃君璧:長流美術館50週年紀念選》,藝術家出版社/長流美術館,2024年1月,p.170。

類似水彩點染、斜刷的技法,在1983年的〈雲山遇雨〉中更為明顯,雨勢磅礡、濕氣飽滿,水流湍急、潺潺有聲。

黃君璧(1898-1991)雲山遇雨

黃君璧(1898-1991);雲山遇雨
設色紙本 1983年作 66x34cm
資料:《黃賓虹|徐悲鴻|黃君璧:長流美術館50週年紀念選》,藝術家出版社/長流美術館,2024年1月,p.171。

同年(1983)題贈長流美術館館長黃承志的〈孤舟鴻影〉,回到筆墨點染的傳統文人意境:岸邊孤舟橫渡的文人,回頭遙望同樣孤獨飛過的鴻鳥,暗含一種文人相惜的心境。

黃君璧(1898-1991)孤舟鴻影

黃君璧(1898-1991);孤舟鴻影
設色紙本 1983年作 40x60cm
資料:《黃賓虹|徐悲鴻|黃君璧:長流美術館50週年紀念選》,藝術家出版社/長流美術館,2024年1月,p.176。

1984年,有《尋山冊頁》之作,仿石谿筆意,計12開;1988年與歐豪年書法題句合裱,另題「白雲妙墨」四字於冊首。

「溪山雪霽」是黃君璧退休後極其喜愛的題材,1987年又有一幅同名之作,且搭配自作詩句為題,詩作:「風捲寒雲暮雪晴,江烟洗盡柳條輕;簷前數片無人掃,又得書窗一夜明。幾樹寒林雪滿川,玉山重疊凍相連;山童買酒歸何處?點點歸鴉拂晚烟。」至於接近正方的畫幅中,以墨染及留白的手法,畫出天寒江凍、大地雪白的酷寒景像;藝術家退卻繁瑣行政與俗世牽掛,疏荒寒暮的心境,恰合自然景緻。

黃君璧(1898-1991)行書 《自作詩 》/溪山雪霽

黃君璧(1898-1991)
行書 《自作詩 》
水墨紙本 1987年作 34x33.5cm
溪山雪霽
設色紙本 1987年作 30x30cm
資料:《渡海三家 張大千/溥心畬/黃君璧彩墨精華特展》,長流美術館,2010年12月,p.327。《黃賓虹|徐悲鴻|黃君璧:長流美術館50週年紀念選》,藝術家出版社/長流美術館,2024年1月,p.182。

1988年的〈淡輕抹遠空〉雖是祝壽之作,且是與他人合繪之作品,但仍顯遺世、遁世之心情。在輕淡、疏遠的近、中、遠三層構圖中,留下大量的空間。題跋由潘龢所記:詩作:「淡淡輕輕抹遠空,雲光如畫入囊中;秋林更比春花艷,葉葉丹砂照水紅。」落款:「戊辰十月,耀屏、君璧合畫,以祝植母孔太夫人九豑開一鴻壽。南海潘龢題記。」潘龢也是廣東人,是年紀較黃氏更長22歲的國畫家,也是廣東國畫研究會創辦人及主持人。

黃君璧(1898-1991)/李瑶屏(不詳)淡輕抹遠空

黃君璧(1898-1991)/李瑶屏(不詳);淡輕抹遠空
設色紙本 1928年作 94x33cm
資料:《黃賓虹|徐悲鴻|黃君璧:長流美術館50週年紀念選》,藝術家出版社/長流美術館,2024年1月,p.107。

黃君璧退休後的花鳥創作

山水畫之外,黃君璧在退休之後,也有大批花鳥之作,其中和他人合畫之作品亦不少,如:梅花即有1973〈紅梅〉、1979〈疏影梅枝〉,及由胡念祖牓題詠梅詩的1987〈林中梅〉等,梅花作為中華民國的國花,那種堅忍不屈、逆境求生,或月明林中自適的氣節,都是藝術家意欲追求、歌讚的品德。

黃君璧(1898-1991)疏影梅枝

黃君璧(1898-1991);疏影梅枝
水墨紙本 1979年作 134x66cm
資料:《渡海三家 張大千/溥心畬/黃君璧彩墨精華特展》,長流美術館,2010年12月,p.305。《黃賓虹|徐悲鴻|黃君璧:長流美術館50週年紀念選》,藝術家出版社/長流美術館,2024年1月,p.152。

胡念祖(1927-2019)/黃君璧(1898-1991)林中梅

胡念祖(1927-2019)/黃君璧(1898-1991);林中梅
詩堂:水墨紙本 1995年作 33x34cm
畫:設色紙本 1987年作 33x34cm
資料:《渡海三家 張大千/溥心畬/黃君璧彩墨精華特展》,長流美術館,2010年12月,p.326。《黃賓虹|徐悲鴻|黃君璧:長流美術館50週年紀念選》,藝術家出版社/長流美術館,2024年1月,p.183。

黃君璧(1898-1991)紅梅

黃君璧(1898-1991);紅梅
設色紙本 1973年作 92x45.5cm
資料:《黃賓虹|徐悲鴻|黃君璧:長流美術館50週年紀念選》,藝術家出版社/長流美術館,2024年1月,p.138。

也是氣節象徵的竹石圖,則有1975〈墨竹〉、1984〈竹石〉等作,後者還有劉太希的題牓;同樣有劉太希題牓的〈菊石圖〉,應是1984同年之作。

黃君璧(1898-1991)墨竹

黃君璧(1898-1991);墨竹
水墨紙本 1975年作 132x61cm
資料:《渡海三家 張大千/溥心畬/黃君璧彩墨精華特展》,長流美術館,2010年12月,p.297。《黃賓虹|徐悲鴻|黃君璧:長流美術館50週年紀念選》,藝術家出版社/長流美術館,2024年1月,p.142。

劉太希(1899-1989)書法/黃君璧(1898-1991)竹石

劉太希(1899-1989);書法
水墨紙本 1984年作 29x29cm
黃君璧(1898-1991);竹石
水墨紙本 1984年作 29x29cm
資料:《黃賓虹|徐悲鴻|黃君璧:長流美術館50週年紀念選》,藝術家出版社/長流美術館,2024年1月,p.177。

劉太希(1899-1989)書法/黃君璧(1898-1991)菊石圖

劉太希(1899-1989);書法
水墨紙本 1984年作 29.5x29.5cm
黃君璧(1898-1991);菊石圖
水墨紙本 1984年作 29.5x29.5cm
資料:《黃賓虹|徐悲鴻|黃君璧:長流美術館50週年紀念選》,藝術家出版社/長流美術館,2024年1月,p.178。

也是以菊石為題材,但搭配大筆揮洒的芭蕉樹,則是歌詠重陽的〈芭蕉與菊〉,筆力縱放瀟洒,殊屬罕見;題跋:「錦燦重陽節到時,繁花夢裏傲霜枝;晚香常冷凝丹粒,秋色封窗點緯蕤(ㄖㄨㄟˊ);淡映淺黃迷老圃,濃拖斜照落東籬。靈砂換卻淵明骨,倦倚西風小自知。」

黃君璧(1898-1991)芭蕉與菊

黃君璧(1898-1991);芭蕉與菊
設色紙本 1981年作 136x68.5cm
資料:《渡海三家 張大千/溥心畬/黃君璧彩墨精華特展》,長流美術館,2010年12月,p.311。《黃賓虹|徐悲鴻|黃君璧:長流美術館50週年紀念選》,藝術家出版社/長流美術館,2024年1月,p.159。

黃君璧生性好客,善與人交,和畫友合作的大畫,也所在多有,如:1976和陳子和、葉公超、歐豪年合作的〈松鶴遐齡〉、1989年和黃磊生、楊善深、趙少昂等嶺南畫家合繪的〈松鶴竹石〉,都具祝賀長壽的意義。1989年,已是黃君璧92歲之年。

陳子和(1910-1984)/黃君璧(1898-1991)/歐豪年(B.1935)/葉公超(1904 -1981)松賀遐齡

陳子和(1910-1984)/黃君璧(1898-1991)/歐豪年(B.1935)/葉公超(1904 -1981);松賀遐齡
設色紙本 1976年作 94x176.5cm
資料:《渡海三家 張大千/溥心畬/黃君璧彩墨精華特展》,長流美術館,2010年12月,p.303。《黃賓虹|徐悲鴻|黃君璧:長流美術館50週年紀念選》,藝術家出版社/長流美術館,2024年1月,p.144-145。

黃君璧(1898-1991)/黃磊生(1928-2011)/楊善深(1913-2004)/趙少昂(1905-1998)松鶴竹石

黃君璧(1898-1991)/黃磊生(1928-2011)/楊善深(1913-2004)/趙少昂(1905-1998);松鶴竹石
設色紙本 1989年作 144.5x370cm
資料:《黃賓虹|徐悲鴻|黃君璧:長流美術館50週年紀念選》,藝術家出版社/長流美術館,2024年1月,p.192-193。

長流藏品,也有罕見的花鳥小品及書法條幅。1989年的〈魚〉,是「擬八大山人本」之作,作於己巳年新春,初度92之齡;未註年代的〈紅葉八哥〉,也是筆簡意深,對角線的構圖,簡潔瀟洒、氣韻十足。作為畫家,單純的書法條幅亦屬少見;1974年的一幅〈積雨初收行書七言律詩幅〉,題贈大為先生;1985年的〈芝蘭松柏行楷七言聯〉,則是應黃承志尊翁、也是知名畫家黃鷗波之囑所作,聯曰:「芝蘭自得山川秀,松柏長留天地春。」也是對鷗波先生的人格、藝事之歌詠。

黃君璧(1898-1991)魚

黃君璧(1898-1991);魚
水墨紙本 1989年作 35x34.5cm
資料:《渡海三家 張大千/溥心畬/黃君璧彩墨精華特展》,長流美術館,2010年12月,p.330。《黃賓虹|徐悲鴻|黃君璧:長流美術館50週年紀念選》,藝術家出版社/長流美術館,2024年1月,p.191。

黃君璧(1898-1991)紅葉八哥

黃君璧(1898-1991);紅葉八哥
設色紙本 1960年代 30x30cm
資料:《黃賓虹|徐悲鴻|黃君璧:長流美術館50週年紀念選》,藝術家出版社/長流美術館,2024年1月,p.131。

黃君璧(1898-1991)行楷 芝蘭、松柏七言聯

黃君璧(1898-1991);行楷 芝蘭、松柏七言聯
水墨紙本 1985年作 137x33cmx2
資料:《黃賓虹|徐悲鴻|黃君璧:長流美術館50週年紀念選》,藝術家出版社/長流美術館,2024年1月,p.197。

黃君璧(1898-1991)積雨初收行書七言律詩幅

黃君璧(1898-1991);積雨初收行書七言律詩幅
水墨紙本 1974年作 86x34cm
資料:《黃賓虹|徐悲鴻|黃君璧:長流美術館50週年紀念選》,藝術家出版社/長流美術館,2024年1月,p.195。

1991年10月,黃君璧以肺炎引發併發症,安然辭世於台北三軍總醫院,享年94歲。

黃君璧和張大千、溥心畬共享「渡海三家」美名

從教職退休的1971年至1991年辭世,黃君璧還有整整20年的時間;這段時間,也正是台灣社會從強人政治逐漸走向解嚴、民主、多元的時代。黃君璧的影響力,不因退休而減弱,反而因為更多的展覽,奠定了他和張大千、溥心畬共享「渡海三家」美名的地位;而活動的範圍,更擴及香港、美國、韓國等地區,也得以和隔絕多年的故鄉畫友、晚輩在香江重聚。

戰後台灣美術史中的黃君璧,其地位一如中共建國以來的徐悲鴻,他們都是以穩健,或某種程度上被稱作保守傾向的作為,扮演了當時代表官方主流思想的畫壇領導人,影響了時代的走向,也是論述兩岸這段歷史不容輕忽的重要人物;但更重要的,是他們均在時代巨輪的輾壓下,留下了大量影響後世的珍貴創作,成為歷史、文化的美好印記與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