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播客

淺析近現代中國書畫市場的轉變~以”長流美術館”市場營運為例

書畫拍賣市場,長流美術館

赴日掏寶:中國文革(1966-1976)時期的藝術珍品

Q提問:

之前有聽過您一位同業的好朋友說,在中國文化大革命的時候,很多中國的文物因緣際會跑到西方跟日本!您在那時候也收了非常多作品,聽說這個故事非常精彩,一定要跟大家分享一下,那麼,請館長跟大家分享一下,這是一段怎麼樣的故事呢?

A回覆:

我們剛開畫廊的時候,有很多生意是跟日本往來,日本人本來就是愛好中國的書畫,主要是因為他們比我們有錢。藝術市場就是在有錢人的社會嘛,我們常說「豐年珠,荒年穀」,饑荒的年就是飯米最值錢,有錢的時候才會買珠寶、黃金。藝術品就是在盛世的時候,才會受重視。吃不飽飯怎麼會去看藝術品呢?所以說,富裕的社會,就有這種精神的需要,藝術品就是精神的糧食,日本人就到全世界去收購。

大陸文革(1966-1976)時期,當時很多抄家的文物都在堆積在倉庫。有位日本商人,原是去大陸買物資、木材、煤炭、等各種農作物…,卻有三萬多張的中國畫,日本商人說:是他在大陸買物資的時候,中國要求他,把這一倉庫的藝術品一起買走。中國當時破四舊,水墨畫、書法等沒用的廢物,日本商人被迫一起帶走!

因為我們跟日本人做生意,有人介紹,日本東京有一家是賣中國書畫的,居然有三萬多件。大千傳記中,曾經提到在日本福岡有一個收藏家,也有三萬多張的中國畫。我想應該不是同一個人吧?因為這個日本人是在東京,之後我就常跑去東京,去買他這批東西,一次三百張到五百張,他有幾萬張,每個月至少要跑一次,順便到日本各地去尋寶。

當時所謂的中國畫廊(專門賣中國書畫的畫廊)日本全國都有,從北海道、東京、京都、到福岡都有。我每次就這裡跑一下,那裡跑一下,發現還真多作品。京都有一條街,京都叫做京坂三條有整排的畫廊街,當然大部分是日本畫廊,他們都做日本畫,也收一些中國畫,他們很講究保存,有一點不好、斷了、髒、折到,他就淘汰堆在一個地方。

有些我們確認還不錯的,真的是明朝某某人的!也很便宜,日幣二、三萬到十萬、八萬,折合台幣幾千塊的也有。我見過鄭板橋的墨竹作品,因為上面破了,保存不好,所以很便宜就買到了,我想他們也許不懂,因為他們專攻日本畫嘛!當時,有人要處理中國畫,或是舊房子要拆啊,就叫古物商來估價,全部帶走,這種狀況那時到處都有。而且很多「同好交流會」是會員制,都是定期舉行拍賣,作品也是堆積如山,拍賣速度很快,喊價最高的成交,當天結束,付完錢就拿走!

為收購從日本回流的中國畫,除了剛才講有三萬張中國畫東京這家,我也往日本大江南北跑,跑了十幾年,每個月大概一趟,回來作品賣的差不多了再去買。但是有特別好、特別精彩的作品,我是會留下來,各種各樣陸續累積!

除了日本以外,我們也跑很多地方,像是新加坡、香港,包括馬來西亞都會有人來介紹,美國也跑去看看。到兩三年前紐約蘇富比拍賣劉國松作品,我也買;舊金山有那個BB,巴特菲爾的邦瀚斯(Bonhams & Butterfields)拍賣,我們也經常去買,不同的地域,價位不同,有價差。

(講的故事真的非常精彩,聽了很多我這個年紀不會知道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