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松〈春之交響三聯屏〉

劉國松乃當代水墨畫的靈魂人物,中國傳統書畫千餘年來,最重大的變革者,他成功的把傳統水墨畫脫胎換骨,成為完全嶄新的面貌,他大膽的提出革筆的命,即革掉中國傳統將中鋒奉為圭臬的運筆的天律。半個世紀以前可謂是大逆不道,引發了傳統與現代的論戰。八零年...

Continue reading

楊三郎

楊三郎〈淡水風光〉

楊三郎〈淡水風光〉油彩畫布 60.5x72.5cm 楊三郎是台灣西畫的領袖級人物,他16歲就偷偷跑去日本學畫,23歲又到法國深造,回台後與陳清汾、顏水龍等人組織臺陽美術協會,對台灣美術運動的推展貢獻極大。 其作品屬於印象派的寫生具象...

Continue reading

黃鷗波

黃鷗波〈南薰〉

黃鷗波是台灣資深膠彩畫家,自幼生長於書香世家,祖父為前清秀才,家學淵源,故國學基礎深厚。二十歲赴東京川端美術學校習畫,27歲回台娶親後即被徵調赴揚州任翻譯官,日本投降後,民國35年返台,即從事教育工作,並繼續藝術創作,除了執教於各級學校,參...

Continue reading

張義雄

張義雄〈油畫靜物〉

這幅靜物油畫是張義雄「黑線條」時期的典型作品,一盤紅柿、一個黑色酒壺,咖啡色桌子,配上土黃色的背景,構圖、色彩皆中規中矩,每一顆柿子、酒壺,甚至白色的盤子都畫上了濃重的黑色線條,把內心的沉悶表現在畫面上,用筆粗曠,但整體還不失協調,不愧為大...

Continue reading

吳冠中

吳冠中〈老重慶〉

吳冠中是中國少數兼精西畫和水墨的藝術家,1919年出生,36年進入國立杭州藝專,是林風眠的高足,畢業後執教於重慶大學,46年赴法留學,就讀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校,獲得完整的中西學院派訓練,故其油畫具有西洋一流的學院技法,並融入中國水墨畫的筆墨...

Continue reading

徐悲鴻

徐悲鴻〈素描 琴課〉

徐悲鴻〈素描 琴課〉約1920年作 紙本 36.5x48cm 文/黃承志 徐悲鴻是中國廿世紀最負盛名的藝術大家之一,早年赴法研習西畫,深研素描、色彩、肌理、構圖等技法,回國後融合中西繪畫的精髓,主張「東方傳統繪畫之佳者存之,不佳者除...

Continue reading

林風眠

林風眠〈小薇〉

林風眠〈小薇〉1963年 綜合媒材紙本 93x67cm 文/黃承志 本畫是林風眠為上海國畫院長呂蒙的女兒小薇所精心繪製的大作,呂蒙在藝術界地位崇高,與林風眠關係一向良好,所以林風眠自然非常用心的繪製本作品。 創作場景是呂蒙自家住宅...

Continue reading

吳冠中

吳冠中〈紅梅〉

吳冠中〈紅梅〉1973年 油畫畫布 90 x 70cm 文/黃承志 本幅作品是吳冠中巔峰時期的精心傑作,作於1973年,時年54歲的吳冠中正值體力最佳、畫藝最成熟的階段,本畫是該時期的代表作之一,天安門事件以前係北京某國家賓館所擁有...

Continue reading

陳澄波

陳澄波〈驟雨之前〉

陳澄波〈驟雨之前〉1932年 油彩帆布 60.5x72.5cm 文.黃承志 陳澄波1932年所作油畫〈驟雨之前〉是非常難得的精品,驟雨俗稱西北雨,也就是氣象預報的雷陣雨,是台灣夏日午後常見的天氣,來得急去得快,先是烏雲密佈、昏天暗地...

Continue reading

林玉山

林玉山〈蓮池〉

林玉山〈蓮池〉1930年 膠彩絹本 146.4x215.2cm 國立臺灣美術館 典藏  文.黃承志 〈蓮池〉是林玉山1930年所作的驚世鉅作,本畫尺寸146.4x215.2cm,膠彩表現蓮池風光,細膩柔美,從荷花的花苞半開、盛開、殘...

Continue reading

林玉山

林玉山〈歸途〉

林玉山 <歸途> 1944年 水墨膠彩紙本 125x168cm 臺北市立美術館 典藏  文 / 黃承志 <歸途>是台灣著名畫家林玉山在日治時期的最後一幅鉅作,繪於1944年,當時正值大戰末期兵荒馬亂,唯一...

Continue reading

林玉山,陳永森,陳進,楊三郎

寶島美術的開闢與啟蒙 臺灣前輩藝術家特展

長流美術館50週年紀念「寶島美術的開闢與啟蒙 臺灣前輩藝術家特展」,共彙集50位前輩藝術家作品;展出黃土水、陳澄波、陳植棋、倪蔣懷、陳進、林玉山、郭雪湖、黃鷗波、林之助、許深州、廖繼春、顏水龍、李石樵、李梅樹、藍蔭鼎、楊三郎、劉啟祥、張萬傳...

Continue reading

張大千

張大千(1899-1983)

1899年五月十日生於四川省內江縣,排行第八,名正權,父張懷忠,母曾友貞。1907年從母姐習畫花卉,二哥善子(1882-1940)由日本返國回四川。1911年就讀天主教福音堂小學,接受新式教育。1914年就讀重慶求精中學;二兄善子反袁(18...

Continue reading

溥儒,溥心畬

溥儒(溥心畬)(1896-1963)

1896年七月二十五日誕生於北京恭王府,賜名儒。五個月大由祖父奕訢攜帶入朝謝恩,光緒皇帝賜頭品頂戴。1898年祖父奕訢逝世,兄溥偉繼承恭親王爵位。 1899年學習書法。弟溥佑出生。1900年義和團事件爆發,父親載瀅遭革爵歸宗,並交宗人...

Continue reading

黃君璧

黃君璧(1898-1991)

1898年11月12日生於廣東省廣州市(祖籍南海縣)。1901年父仰苟公去世。1904年啟蒙入胡子晉書塾。1908年讀於意養軒,由二伯父問涯公授課。1910年讀於二伯父家,由易老師授課。1912年讀於陳貫之書塾,在家另請馮子煜授英文、 數學...

Continue reading

傅狷夫

傅狷夫(1910-2007)

傅狷夫本名抱青,又名唯一。字覺翁,號心香室主。1910生於浙江杭州西湖畔。1926年正式學畫,加入杭州西泠書畫社,隨社長王仁治學習山水七年,山水以清初四王為宗,為傅氏早期山水風貌。除了臨摹王師的畫稿外,狷夫更藉由畫冊臨習古今作品,奠定深厚的...

Continue reading

于右任

于右任(1879-1964)

于右任原名伯循,字誘人,爾後以「誘人」諧音「右任」為名;別署髾心、髯翁,晚年自號太平老人,時人多敬稱其為于老。1879年生於陝西。7歲入私塾,17歲于右任中秀才,23歲中舉人。1904年因刊印《半哭半笑樓詩草》譏諷時政,被三原縣令德銳和陝甘...

Continue reading

李叔同,弘一法師,李叔同(弘一法師)

李叔同(弘一法師)(1880-1942)

釋弘一,原名李叔同,譜名文濤,幼名成蹊,學名廣侯,字息霜,別號漱筒,出家後法名演音,號弘一,晚號晚晴老人,是出身天津的畫家、音樂家、劇作家、書法家、篆刻家、詩人、藝術教育家、漢傳佛教(南山律宗)僧侶。1880年10月23日出生於直隸省天津道...

Continue reading

齊白石

齊白石(1864-1957)

1864年一月一日齊白石生於湖南省湘潭縣白石鋪杏子塢星斗塘的一個農民家庭。白石為長子,原名齊純芝。1865年多病。母親和祖母為此燒香求神。1866年病愈,祖父始教識字。1870年始從外祖父周雨若所開設之蒙館學習,半年後輟學,協助家中務農。熟...

Continue reading

傅抱石

傅抱石(1904-1965)

傅抱石於1904年十月五日生於江西南昌,祖籍江西新喻。父母皆十分貧窮,流落街頭,補傘為生。取名長生。1908年相士見其腿上有朱砂痣,告其父:「此子將來必大富貴。」父母決心盡力栽培。

Continue reading

吳昌碩

吳昌碩(1844-1927)

1844年九月十二日(農八月初一),生於浙江省安吉縣鄣吳村。1848年其父啟蒙識字。1853年始往鄰村私塾就學。1857年受父薰陶,始學摹刻,獲一石而屢加磨刻,勤勉不已。既讀經史,並及詩詞。1860年春,太平軍攻浙,後清兵尾追。隨家人避亂,...

Continue reading

黃賓虹

黃賓虹(1864-1955)

1865年農歷正月初一子時(1月27日)生於浙江金華城內鐵嶺頭街。祖籍安徽歙縣西鄉潭渡村。初名元吉,譜名懋質。1869年在金華。家延蒙師。課讀之暇,見有圖畫,輒為仿效塗抹。1870年在金華。始讀《說文解字》,識字千餘。1873年在金華,遇能...

Continue reading

常玉

常玉(1895-1966)

常玉本名常幼書。四川省順慶(現南充市)人。1895年出生於四川順慶府南充縣的富商家庭。1910年即與趙熙習畫。1919年赴日時在東京展出其書法作品,而獲當地雜誌刊載推薦。在五四運動掀起的熱潮下,由大哥常廷傑全額資助。1920年轉赴法國留學,...

Continue reading

潘玉良

潘玉良(1899-1977)

潘玉良原名張世秀,字玉良。與潘贊化結婚後改姓潘。 前往法國之後開始使用「潘玉良」(Pan Yu Lin)這個名字。 祖籍江蘇鎮江,生於揚州。1895年6月14日生於江蘇揚州。1909年傳聞稱,潘玉良被舅舅賣進青樓。據蘇雪林回憶,當年前往法國...

Continue reading

吳冠中

吳冠中(1919-2010)

吳冠中1919年8月29日,生於江蘇省宜興閘口鄉北渠村。父吳爌北,務農兼鄉村小學教員。1926年就讀吳氏小學,並常觀村裡的一名畫家繆祖堯作畫。1932年小學畢業,考入省立無錫師範學校。1934年完成三年師範初中,改而投考浙江大學代辦的省立高...

Continue reading

趙無極

趙無極(1920-2013)

趙無極生於北京,父親趙漢生是銀行家。10歲時(約1931年),族中的一位叔叔,從巴黎帶回很多明信片,有許多西方的油畫,趙尤愛其中米勒的《天使》,他從此便喜歡畫畫,也獲得父親與長輩的認同。1937年爆發抗日戰爭,為避免戰禍,杭州藝專師生不斷往...

Continue reading

徐悲鴻

徐悲鴻(1895-1953)

1895年七月十九日,徐悲鴻於太湖之濱的江蘇省宜興縣屺亭橋鎮。在「半耕半讀半漁樵」的生活中,徐悲鴻度過了他的童年。1901年開始隨父讀書習字,便想學畫,父親不許。他便悄悄描畫屋畔河邊的雞鴨貓犬,自得其樂。1904年讀完《四書》、《詩》、《書...

Continue reading

李可染

李可染(1907-1989)

李可染原名李永順,齋號師牛堂,1907年出生於徐州的一個農民家庭。1920年13歲那年,便從師當地畫家錢食芝學習八大山人的山水畫畫法。1923年考入上海美專師范科,1929年考入蔡元培開辦的杭州國立藝術專科學院。此時他接觸了油畫,又受林風眠...

Continue reading

林風眠

林風眠(1900-1991)

林風眠原名林鳳鳴,廣東梅州梅江區人。1900年生於廣東省梅縣西陽堡白宮鎮閣公嶺村。取名紹勤,讀蒙館時取學名為鳳鳴。留學法國後自名風鳴、蜂鳴、風眠。1904年5歲入蒙館,並開始臨摹《芥子園畫譜》。1914年高級小學肄業,越級考入省立梅州中學,...

Continue reading

劉海粟

劉海粟(1896-1994)

劉海粟原名劉槃,字季芳,號海翁,室名藝海堂、存天閣,江蘇武進(今屬常州市)人,中國書畫家,藝術教育家。專長國畫、油畫、書法、詩詞。劉海粟與顏文樑、林風眠和徐悲鴻並稱「四大校長」。宣統元年(1909年)赴上海,入周湘背景畫傳習所學習西洋畫。1...

Continue reading

梅蘭芳

梅蘭芳(1894-1961)

梅蘭芳名瀾,又名鶴鳴,小名裙子、群子,字畹華,別署綴玉軒主人,中國近代京劇表演藝術家,祖籍江蘇泰州,1894年生於北京,工旦行,因其精湛演技和愛國情懷而舉世聞名,為京劇「四大名旦」之首,梅蘭芳也得到中共領導人賞識,毛澤東甚至稱呼他為「梅老闆...

Continue reading

陳半丁

陳半丁(1876-1970)

陳半丁名年,字靜山,號半丁,常用齋號有飲雪廬、敬洗堂、五畝之園等,中國近現代畫家,北京畫院創始人之一,與陳師曾並稱「二陳」。他的作品結合了海派和京派的畫風,形成了小寫意的「陳派」風格。1876年出生於清朝浙江紹興柯橋鎮的一個中醫家庭,年幼父...

Continue reading

鄭善禧

鄭善禧(B.1932)

1932年生於福建省漳州府龍溪縣石碼鎮。父親鄭良琳為商人,喜好收藏古董、陶瓷,且寫得一手好字,鄭善禧自幼臨摹父親的書法。後來父親請畫師為他們父子畫畫,開啟了童蒙時期鄭善禧的繪畫意識。其後鄭善禧就讀西湖小學,接觸到豐子愷的漫畫、各種的民間工藝...

Continue reading

陳師曾

陳師曾(1876-1923)

陳師曾名衡恪,字師曾,以字行,號槐堂,又號朽道人,江西省南昌府義寧州(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人,1876年出生於湖南省鳳凰縣,中國畫畫家,陳三立長子,陳寅恪長兄。梁啓超稱他為「現代美術界具有藝術天才、高人格、不朽價值的第一人」。陳師曾自幼學...

Continue reading

陳進

陳進(1907-1998)

陳進又名陳進子,常以陳氏進署名。1907年生於日治時期臺灣新竹,為日本時代以及戰後臺灣著名的畫家,也是臺灣女子學畫的第一人。1922年陳進進入臺灣公立臺北女子高等普通學校(今臺北市立中山女子高級中學)就讀,接受美術教師鄉原古統於繪畫上的啟蒙...

Continue reading

錢松喦

錢松喦(1899-1985)

錢松喦又名松巖、松喦,四十年代曾用名喦廬主人。1899年生於江蘇省宜興縣楊巷鎮湖墅村。八歲隨父學習詩、文、書、畫,十五歲開始寫生。1918年考入無錫江蘇省立第三師範學校,受胡汀鷺影響,鑽研石濤、石溪、唐寅、沈周畫藝,並接觸西畫技法。錢松喦便...

Continue reading

廖繼春

廖繼春(1902-1976)

廖繼春於1902年生於臺中豐原附近農耕家庭,自幼父母雙亡,由大哥扶養長大。1918年廖繼春受過師範基礎教育(臺北國語學校)後,1919年在新公園第一次看到油畫後開始往美術領域發展。1922年任教於豐原公學校。1924年赴日本就讀東京美術學校...

Continue reading

龎均

龎均(B.1936)

龎均1936年8月8日出生於上海。父親龎薰琹早年赴法學習油畫,歸國後與倪貽德組織現代美術團體「決瀾社」,畢生致力於工藝美術教育;母親丘堤才華橫溢,曾負笈東京進修油畫,伉儷二人皆是馳名中國現代藝壇的油畫家。1949年考入國立杭州藝術專科學校,...

Continue reading

黃鷗波

黃鷗波〈勤守崗位〉

評介撰文 /  前國立故宮博物院副院長 林柏亭 黃鷗波〈勤守崗位〉臺北長流美術館藏 黃鷗波先生(1917—2003)出生於嘉義市,本名寬和,祖父是前清秀才,父親也是儒學之士。年幼時就隨父母背誦詩歌,七歲時開始上公學校(國民小學)...

Continue reading

陳慧坤

陳慧坤(1907-2011)

陳慧坤字上苑,生於臺中。1922年考取臺中州立臺中第一中等學校(今臺中市立臺中第一高級中等學校)。1928年考取東京美術學(今東京藝術大學)圖畫師範科。1934年任臺中商業學校(今國立臺中科技學院)兼任教師。1947年受聘省立臺灣師範學院(...

Continue reading

劉國松

劉國松(B.1932)

劉國松1932年4月26日生於安徽蚌埠,祖籍山東青州。1938年父親於抗日戰爭中陣亡。與母親流亡於湖北、陝西、四川、湖南、江西等地。1945年進入中華大學附屬中學就讀,在前往學校的路途會經過一條名為胭脂路的街道,街道上有兩間裱畫店,在於對畫...

Continue reading

黃鷗波

黃鷗波(1917-2003)

黃鷗波自幼出生在嘉義市的書香門第,祖父丕惠公為前清秀才,父親清渠(本名「黃水源」,1888-1947)也是儒學之士,在鷗波幼年時,清渠先生曾任職於斗六郡的「斗南庄」役場,性質近於今日的鄉公所負責文書的職員,母親王娥為名畫家林玉山之遠房表姊,...

Continue reading

陳永森

陳永森(1913-1997)

陳永森生於臺南。1927年就讀臺南私立長老教會中學,師從廖繼春(1902-1976)。1932年参加臺展,以《清妍》入選第六屆臺展。1935年以《清澄》入選第九屆臺展。1938年畢業於日本美術學校。1940年以《山の鳥屋》參加第三屆府展獲特...

Continue reading

林玉山

林玉山(1907-2004)

1907年四月一日生於嘉義廳美街(今嘉義市成仁街),乳名金水,本名英貴,字立 軒,後更玉山,號雲樵子,諸羅山人,桃城散人。遷北後畫室名「容膝草堂」。 1914年入公學校就讀,由巫姓教師指導並發現繪畫能力。 1915年家中風雅軒聘請蔡禎祥(騰...

Continue reading

齊白石書法、詩、畫作皆有極高成就

認識華人藝術大家|齊白石生平、作品與歷年拍品價格介紹

齊白石作為國際公認的中國作畫大師之一,其一生作品極多,題材多著墨在魚、蝦、蟹和民間常見的各式花鳥蟲草,展露其純真的質樸的一面;在山水畫作的成就上則多次在各地名山大水之間寫生、做畫,以「太似為媚俗,不似為欺世」的思想,將50座山像化繁為簡、擷...

Continue reading

張大千

認識華人藝術大家|張大千生平、作品與歷年拍品價格介紹

張大千以個人之力開創了中國藝術市場精品化、國際識別度提升的創舉,有別於傳統國畫各畫派只能在區域內銷售、地位不高的侷限,張氏兼具詩、書、畫文學素養、開創性的「潑墨山水」水墨畫技法與商業頭腦的人格特質,為幫助華人藝術品站上國際奢侈品殿堂的最大推...

Continue reading

徐悲鴻

徐悲鴻 一代宗師系列展

中國近代,徐悲鴻是影響最大的畫家。據一九九五年《美術家通訊》披露在廣東調查結果:知名度最高的畫家,第一是徐悲鴻,其次是齊白石。論影響,論知名度,在中國範圍内,真正能達到家喻的畫家第一是徐悲鴻,第二齊白石。現代畫家以及所有美術家,包括功力深厚...

Continue reading

張大千,劉海粟

黃山勝境 張大千、劉海粟 主題作品展

張大千寫生 劉海粟寫生 黃山鍾靈競秀,宗教家喜於此燭臺修練、建寺祝禱之外,騷人墨客紛沓而至,逐漸積累出黃山的盛名。 最早留有偉大詩篇的是盛唐大詩人李白,寫下著名的〈送溫處士歸黃山白鵝峰舊居〉,「黃山四千仞,三十二蓮峰」,這種筆...

Continue reading